满帮新十年:掘金产业带

满帮新十年:掘金产业带

00:00
13:40

满帮的十年,也是数字货运平台的十年。

上一个十年,各行各业都流传一句话:所有传统的市场,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重做一遍。这一浪潮下,平台型企业基于场景划分,陆续找到企业边界,并各自形成头部格局。

而应对下一个十年,平台型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什么?

过去许多年里,类似满帮、货拉拉这样的头部平台在中小客户、个体司机这样的临调市场形成稳固的市场地位。对于新的增长点,大家有着一致的突破点:B端市场。

那么,如果要在平台与B端市场之间找一个相交点,会是什么?

站在数字货运平台新十年的开端,头部玩家满帮通过行业首份《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找到这个结合点。

事实上,不仅满帮、顺丰、安能这样的供应链端关注产业带,阿里、京东、拼多多以及代表商流创新的直播电商、跨境电商们,也在关注。产业带里,物流与商流的变革正在同频。

1、数实融合,产业带接棒黄金十年

据统计,全国有1100+个产业带。这些具体产业集聚下的产能放大,也给予了产业带所处的城市以类似“新能源之都”“蔬菜之都”“卡车之都”“灯都”“玩具之都”“纺织之乡”等的美誉。

得益于产业集群式发展带来的生产、分销、流通等成本的降低,每个产业带生产的产品,不断供应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全国这1100+个产业带,带领各地经济冲出重围,也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从产业带属性上做拆分,可以粗略地将产业带分成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两大类。专业市场,是以成品的流通交易为主要属性的交易场所;产业集群,则是以工业品及消费品制造生产活动为绝对主体的生产集聚区。

如果将颗粒度进一步细化,根据产业带生产、分销活动的辐射范围以及产业带自身的生产属性和流通属性的强弱,基于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的切分,运联研究院将我国产业带类型进一步切分成四大类,分别是集散型市场、下沉型市场、属地型集群、全国型集群。

过去的十年,满帮这样的数字货运平台企业已经服务于这些产业带,并将原来线下的履约模式,链接成一张线上的交易网络。

根据满帮2023年三季度报数据显示,仅7月-9月三个月,平台完成的订单量便达4250万单。海量的订单规模,正在反映出这些不同产业带的交易画像。

在此基础上,满帮通过对平台近一年里上亿份数字货运订单的分析,将不同的产业带模型与运输场景结合,发布了国内首份《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

不同于以往产业带报告以规模产值、经济密度、行业类别或交通干线为衡量标准,数字物流视角下的产业带,更着眼于产业与数字化物流融合程度。

《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利用数字货运平台满帮运输的某一品类,经过运输单量、吨重、运距等综合数据的分析,认为该品类在此区域已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则将该区域称之为“数字物流产业带”。

具体来看,我国数字物流产业带呈现梯次发展的特征,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产业带数量,共分成三个梯队:以广东、山东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广西、新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黑龙江、天津为代表的第三梯队。

从产业带的数字化程度来看,内陆物流数字化加速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浪潮下,沿海地区先行一步,近几年走上数实融合快车道,涌现出一大批数字化产业集群,从增速上赶超沿海。

从具体的运输场景来看,供应链短链化加速。统计周期内,全国平均运距比上一个周期缩短4 %,大部分地区的产业带运输距离均有10%以内的缩短,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持续加速。

从产业带的具体产品来看,周期轮换也在催化部分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青岛发货量前十名的品类,八个都有变化,由2022年的面粉、饲料、米类麦仁等产业转变为2023年的设备配件、钢铝结构、机械等以制造类为主的产业带。

产业带这些细微的变化正在规模化的订单中放大。从规模效应中发现变化,这是数字货运平台占据的先机。

2、平台客户直客化,满帮跑入增量市场

伴随着供应链的数字化,平台离需求越来越近了。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周志成分析,公路货运领域的数实融合过去的十年,可分为四个阶段:上屏、上网、上机、上生态。

这个过程中,以满帮为代表的平台型企业,快速推动了物流行业以及货主端的数字化。据满帮集团副总裁陶然介绍,十年前运满满从零开始,现在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10万条市到市线路,拥有超过375万的活跃司机,季度服务企业货主超200万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行业正在从过去点状的信息化,进化为立体的供应链的数字化。

过去,货主可能更多是通过平台找车,现在则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流通方式。传统企业与数字平台,走向“双向奔赴”。

上海怡黄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浩对这种变化深有感触:“公司转型全面拥抱数字物流后,物流费用下降了30%,物流效率提升了60%,仓储周转率提升20%,仓储成本下降10%。数字物流给公司带来的提质降本增效是非常明显的。”

而平台与货主的这种深度链接,也体现在了满帮的财务数据里。

满帮2023年三季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满帮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25.2%,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录得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67.6%,对应净利润率达36.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增长的背后,B端货主正在成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据满帮负责人分析,发货货主月活的增量主要来自于高质量的直客货主。直客货主的增长带来货主侧用户结构的持续优化,也为平台履约订单量增长和订单质量的不断改善贡献了新动能。

营收能力、盈利能力、用户结构端的潜力,验证着满帮这张全国网的护城河。

这张网里有什么?

1)规模化的运力。

对于直客而言,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构建私域运力池。目前满帮平台链接着375万的活跃司机,过去服务的企业货主超200万个。对于B端客户而言,运力本身并不稀缺,稳定可靠的优质运力才是稀缺资源,活跃司机带来的高频履约过程,也是帮助货主筛选私域运力池的过程。

2)全链路的产品。

平台目前向企业货主提供包括整车、零担、短途、拼车、冷运、特运在内的多种物流产品,以及电议、一口价、参考价等多种运输交易模式,覆盖产业带客户可能面临的各种需求。

3)全景化的数据。

实际上,每年超1亿个履约订单,客户与司机之间的履约过程,也是将产业带市场需求的颗粒度,细化到每一车货的运输过程。

而这也恰巧是平台慢慢沉淀用户画像、市场标准以及行业理解的过程。这是平台能够切入产业带的关键。

当这些能力成为平台的“标配”,客户直客化的趋势,是满帮加入跑入增量市场的信号。

3、系统性提效,产业带的数字基础设施

数据显示,今年1-9月,90%的越南榴莲出口都到了中国,价值将近15亿美元;而在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河口口岸,大约70%以上的进口榴莲都是通过满帮的运力运输。

至少,这一品类的运输上,满帮正在成为产业带的数字基础设施。

那么,平台的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是如何释放到实体经济中去的?

首先,调节市场供需。

行业有大周期,产业有小周期,品类则还有区域性、季节性等差距。如何准确地捕捉整个大盘的供需变化以及细化到线路的供需变化,直接影响平台货主的运输成本以及司机运力的效率。

为解决这类痛点,运满满冷运上线了“早知道”产品。过去产业带发货的旺季,往往会有一个供需错配的空窗期,这种错配会反映到运价中。但这种运价的传递会有一定的延迟,造成的结果就是前期产业带货主成本高,后期运力效率低。

而据运满满冷运总经理王玉琛介绍,“早知道”产品,实际上是依托满帮累积的产业带发货季的变化趋势图,生成的一个大数据预测。提前预测能够有效调配供需,削峰填谷,帮助产业带货主降低成本,让运力成交价格保持稳定。

由此,货车司机找业务的状态,从被动的“不挑活”变为主动的“有选择”。

第二,调整生产关系。

产业带的增长,一方面来自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则来自服务半径的扩张。

广东川为冻品服务的客户群体都是中小餐饮、夫妻档。其创始人何志林2005年入行,从事传统的冻品经销生意,2020年开始尝试从管理、运营、物流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货运平台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川为冻品在全国布局了6个配送仓,履约覆盖100个地级市。

据何志林透露:“过去三年,公司年复利增长100%,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5亿元,在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60亿,这是数字化带给企业的红利。”

第三,提升生产效率。

从整个供应链的维度,平台与货主、司机形成的深度链接,让“生产——分销——流通”所有环节跑得更高效,菜农不必因为赶不上旺季而减收,茶农不必因为走不出大山而贱卖。

如果细化到运力本身,过去的“高效”往往是组织型车队的标签;而随着平台型企业在产业带的渗透,高频的履约活动本身会赋予个体运力以专业能力、服务能力以及高效率的综合能力。

提升生产效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货主多卖钱、降成本;司机多赚钱、运力高效。

平台如何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可以看到,满帮正在借助产业带,进入B端市场。

推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