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成功模拟超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成功模拟超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00:00
02:58

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气候适应与恢复力”主题边会在阿联酋迪拜召开。本场边会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申办。会议介绍了区域和全球尺度下气候变化适应和恢复的潜在途径,分析了历史和现有的解决方案,讨论了可大规模部署的气候变化适应解决方案,并从公平实践、多元知识整合和解决脆弱性等多个角度展示了潜在的气候恢复能力途径。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气候变化这个热门话题的背后,是人类历史、现在和未来都要面对的气候适应与恢复力的大挑战。早在气候变化大讨论之前数万年,人类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适应环境,从非洲出发,走向全球。即使我们成功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适应的问题依然会存在。应尽早将气候适应和恢复力提上日程,集结全人类的智慧和各国的行动,共同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图/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致辞

董文杰教授、冉琪博士在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气候的精细化研究》为主题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山大学成功模拟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80年的超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并实现了从全球到区域、从气候到天气的多时空尺度无缝集成。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情景下,到本世纪末大湾区周边海温将大幅上升,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被淹没。大湾区对未来气候变化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地球系统模式在掌握地球科学前沿问题以及服务防灾减灾、海洋强国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的巨大潜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翟盘茂研究员分享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变化以及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复合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防范难度也日益加大。翟盘茂研究员强调,城市地区不仅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也是气候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增强城市地区对气候相关灾害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应对日益加剧的气候极端风险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