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长出”人工湖,如此造景可休矣

干旱地区“长出”人工湖,如此造景可休矣

00:00
03:01

干旱少雨的甘肃张掖,却“长出”不少人工湖,形成相当规模的水景,水从哪里来?

近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查甘肃发现,张掖市甘州、临泽等区县有30余处人工水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水域总面积6000余亩,相当于560个足球场大小。比如其中芦水湾景区,于2011年未批先建3片人工水面,开挖方量46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2250亩,一直未办理取水许可证,仅2022年就从黑河取水2600万立方米,相当于2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如此庞大的水面景观,与当地“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突出”的特点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令人咋舌。目前,整改正在进行、追责已经启动,相信当地能够吸取教训,也给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

俗话说,“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应当看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对保障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那些打着生态修复旗号,却完全忽视自然规律,搞“拦河筑坝”“违规取水”等,不仅不符合“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反而是对生态更大的破坏。

同样,不考虑客观实际,通过“挖湖造景”等竭泽而渔的方式发展旅游,表面看“造福人民”“服务百姓”,实则修建、维护以及弥补破坏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收益,反而给发展带来沉重包袱。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不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倘若违背规律、脱离实际,这“金山银山”定难长久,绿水青山甚至都可能失去。

说到底,“圈水造景”、一门心思搞“生态形式主义”背后,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反映的是一些地方只顾局部和眼前利益,而没有算综合账、算长远账。无论是发展文旅,还是开发产业,无论是推动乡村振兴,还是规划城市建设,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讲求效率的同时更讲求科学,避免大干快上的冲动和急功近利心理,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更不能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否则,只会劳民伤财,给地区发展带来“无穷后患”、留下“一地鸡毛”,不可能有真正的政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任何一项工作成效,最终还是要用老百姓的获得感来衡量。广大党员干部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准施策,常怀为民之心,多做利民之事,就一定能持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