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他独自在猫耳洞坚守一年,回来后上级认不出:你是谁?

中越战争,他独自在猫耳洞坚守一年,回来后上级认不出:你是谁?

00:00
11:02

“军人就是要能屈能伸!”

说话的人是中越战场上一名退休老兵,转业之后,他成为了地方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处理纠纷十分在行,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老娘舅”。

然而,这个“老娘舅”的身份并不只是普通老兵那么简单。

同事偶然间在报纸上发现的新闻,竟然揭开了这个“老娘舅”不平凡的前半生。他到底是谁?当年战场上又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呢?

新兵战士 实战淬炼

1983年,中越边境爆发冲突。彼时,杨启良刚刚年满22岁。

这个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的小伙子,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中越战争爆发后,杨启良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隶属于当时的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

由于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杨启良成为了所在班级的班长。入伍之后没多久,考验很快就降临到这个新兵身上。

1984年,中越战争进入到两山轮战阶段。

所谓的两山,其实就是位于中国云南的老山和者阴山,当时,越南人违规进入这两座山脉,为了对两山进行收复,我军于同年4月分别打响了老山收复战和者阴山收复战。

而杨启良所在的队伍,刚好处在老山战役斗争的最前沿。

当时,杨启良所在班级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组成敢死队,坚守至关重要的166高地西侧的无名高地。166高地刚好位于两方作战的中心地带,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在杨启良等人赶到之前,越军已经对166高地进行了轮番轰炸。然而,在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抵抗之下,越军战线并没有得到分厘推进。

频繁受挫的越军尝试着改变进攻的重点,将轰炸的方向由166中心高地,转向杨启良等人所在的无名高地。

危机一触即发!此时,无名高地上只有杨启良本人和三名小战士。

而且,他们当时已经是筋疲力竭,早在越军主力转攻无名高地之前,杨启良等人已经打退了好几波敌人的骚扰,三名小战士都有不同程度的负伤。

可以说,此时无名高地上能够进行战斗的,只剩下了杨启良一人。山下的敌人蜂拥而来,身旁的战友又倒在血泊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杨启良只能强打精神,开始了这场只有一人参加的特殊战斗。

好在,杨启良藏身于猫耳洞之中,易守难攻的地形帮他躲过了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

除了战友们留下的手榴弹之外,杨启良身边还有一个可以与外界通话的话务机。杨启良一边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一边向连队拨号。

联系到组织后,杨启良先是表达了自己要战斗到底的决心,之后更是坚定的向上级领导表示,如果猫耳洞里真的弹尽粮绝,为了防止高地落入敌人之手,大可以向他开炮。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相信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

这句话出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王成之口,没想到30年之后,这句独属于英雄的话语,竟然再次响彻在了战场上。

不过,根据后面战场的录音来看,我军炮兵虽然对杨启良所在的无名高地进行了炮轰。但是颗颗炮弹都落到了安全范围之外,只对进攻的敌人构成了威胁。

而身处炮弹覆盖中心的杨启良,本人却毫发无损。

关于这件事情,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炮兵的技术太过精湛,也有人认为是杨启良吉人自有天相。

在外围战友的力量加持之下,杨启良在4个小时内,以一己之力成功歼灭了18名越军。不过,打退敌人之后,摆在杨启良面前的危机并未解除。

高地争夺 孤守一年

虽然杨启良在炮火之中活了下来,但是他却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而此时,上级领导也认为,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之下,杨启良不可能还有生还的几率。

孤立无援的杨启良,并不知道外界的情况,因此他只能按照既定的要求,在猫耳洞中原地等待。

猫耳洞,其实是一种防空洞,只不过外观类似于猫耳朵,才得名为猫耳洞。

事实上,猫耳洞最早出现在抗日战争期间,靠着四通八达的猫耳洞,八路军可让日军吃了不少苦头。因此,这种独特的军事防御建筑也被我军保留了下来。

在越南战争期间,猫耳洞又被广泛应用。

只不过,猫耳洞哪哪都好,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洞内温度要比周围环境高上12-20°,要知道,中越边境本来就是低纬度地区,尤其是南部密林,更是闷热难耐。

杨启良虽然来自江浙地区,但是对越南战场上闷热潮湿的情况还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当时遍布的猫耳洞,更是成为了所有解放军战士必须克服的首要难题。

为了保证对各个据点进行实时监测,战士们有时候要在闷热狭小的猫耳洞中,待上几天甚至几个月。然而,令众人难以想象的是,杨启良一个人竟然在环境恶劣的“猫耳洞”中坚持了整整一年之久。

在这一年之中,杨启良连衣服都没有换过一身,为了躲避蚊虫鼠蚁的叮咬,杨启良在身上涂满了污泥。

然而,即使是这样,杨启良身上还是被咬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包,皮肤出现溃烂更是常有的事情。

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杨启良都能感受到身上钻心的痒痛,不过身体上的疼痛并不算什么,杨启良还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惕,防止敌人出现在猫耳洞附近。

在独自坚守猫耳洞的过程中,杨启良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即使是睡觉的时候,也从来都是枪不离手。

恶劣的自然环境,高度紧张的心理压力以及无人倾诉的孤独,让开朗的杨启良一度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被战友们发现的那一天,蓬头垢面的杨启良只能嘶哑的喊出几声“啊”。

一年的时间,不仅改变了杨启良的声音,也改变了他昔日俊朗清秀的容貌。

面对着蓬头垢面的杨启良,上级也只能疑问的问出一句“你是谁”?当得知面前的“泥人”,就是曾经敢死队的队员杨启良之时,上级领导流下了悔恨和愧疚的热泪。

原来,被重重围困的杨启良,并没有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独自一个人在猫耳洞坚守了一年之久,这种毅力,想必任谁听到都很难不动容。

在战友们悉心的照料之下,杨启良的身体很快就恢复到了昔日的状态。

而他的故事也被上级领导报告给了中央部门,没过多久,“一等功”和“人民功臣”的荣誉称号被送到了杨启良所在的队伍。

1989年,中越战争进入了尾声。此时的杨启良,拒绝了上级的安排,选择进入最基层的岗位锻炼。

转业之后,杨启良将这段光辉的战斗岁月埋在了心底,直到一场纠纷的出现,才让众人了解到了这段往事的全貌。

一等功臣 深藏功名

1996年,杨启良从乡镇被提拔到台州的工商系统,成为了一名协调员。

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杨启良又被上级领导任命为了消费者协会的秘书长,专职处理一些工商系统内部的纠纷。

不过,与战斗中凌厉的作风不同,在面对普通群众时,杨启良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为人和善,处理纠纷时也不会红脸,很难让人与军功赫赫的老兵联系起来。

面对故意找茬的恶霸车主,杨启良并没有丝毫动怒,即使恶霸对他进行了人身攻击,屡次扬言要打击报复,杨启良也只是耐心的表示“军人要能屈能伸”。

在杨启良的温和攻势下,恶霸很快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妥,不仅配合着解决了问题,也向杨启良表达了应有的歉意。

很多人认为,杨启良天生就是干“协调员”的料,在他工作的多年间,总共处理了400多项纠纷,纠纷解决率高达98%,得到了消费者和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很快,杨启良就迎来了自己退休的时间。

然而,这个心系消费者的“老娘舅”并没有忘记人民群众,仍然自发活跃在调解纠纷的第一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杨启良的同事偶然间发现了媒体上报道的新闻。

他们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身边脾气和善的调解员,竟然是个战功累累的人民英雄。

与杨启良战斗故事一同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有一张极具“杀伤力”的照片。

画面中,一个双手握持手榴弹的年轻人,头戴通讯设备,眼神坚毅的望向侧方,目光之中透露出来的杀气,让人不敢直视。这张照片被网友们评论为“最具杀气”的照片之一,而照片中的主角正是杨启良。

也正是基于这份报道,杨启良身边的同事,和曾经受他帮助的消费者,才意识到了这个温柔“老娘舅”背后的光辉故事。

在此之后,媒体采访的邀约如纸片一般传来,然而,面对这份迟来的曝光,杨启良表现的十分冷静与克制。

他在接受一家媒体报道时表示:无论是身处战场为国战斗,还是转业基层调节纠纷,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对于外界的过分关注,他的内心反而有些不太适应。

时至今日,杨启良仍然活跃在工商系统基层,致力于维护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杨启良的故事,不仅属于他个人,也是千千万万个越战士兵的缩影。在伍时,他们为国杀敌,退伍后,他们为民排忧。

这群心怀国之大者的人,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境地,总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伟业,杨启良如此,其他默默奉献的人也是这样。而他们的故事,除了被世人铭记之外,也更应该在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弘扬。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