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踏实工作,用闲暇时间偶尔写小说的招行员工,到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捧起“雨果奖”的科幻作家——海漄,这个1990年出生,喜欢科幻的年轻人,在最近一个多月里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被推到聚光灯下,同时面对赞美和争议的奇妙历程。
一方面,大量关注聚焦到了他的身上:媒体、版权商甚至还有广告商蜂拥而至寻求这个新晋雨果奖得主的垂青,不少人在探讨海漄工作上的自律和他获奖之间的必然性,甚至有宝妈开始焦虑:如何培养出来这样优秀的孩子?另一方面,海漄获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的《时空画师》开始在网络上遭遇差评:微博、B站等平台,“内容平淡”、“不够科幻”等评论不绝于耳;豆瓣上,收录《时空画师》的小说集评分从9.6跌到了5.5,有网友仅基于网络信息对海漄“开盒”并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有自媒体对《时空画师》获奖本身进行了阴谋论式的揣测,称其存在“黑幕”。
面对这一切,海漄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时空画师》的优点在于对历史细节的考据琢磨和嵌入故事的方式,但他在历史细节上下的许多功夫并没有被读者感知到,对此他也在思考自己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海漄认为,如果从雨果奖的平台来看,《时空画师》和许多经典之作的差距还非常大,对此他“自始至终都有非常清醒的认知”,但对于一些自媒体的不实揣测和引导,他也第一次感觉到“网络可能把我们每个人都异化和撕裂了”。
“《时空画师》作品距离经典还有很大差距”
新京报贝壳财经:对于你以及《时空画师》,在赞誉之于网上也有一些骂声和差评,对于这些评论你认为哪些是有道理值得自己改进的,哪些是没有任何道理的,面对骂声你会怎么处理?
海漄:到目前为止,差评和骂声我都有在看,最初大家主要是基于文本的讨论,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听取和学习的,我会记住这些,在往后一点点努力改进。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自媒体不实的揣测和引导,一些情绪被调动和发酵,开始有涉及一些我个人隐私和人身攻击的东西,包括对小说本身情绪化的宣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网络可能把我们每个人都异化和撕裂了。对于这些,我会适当去做一些自我屏蔽。毕竟写科幻本来就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本意是在其中找到快乐的,不应该被外界影响嘛。
新京报贝壳财经:网上有一部分人的评价是《时空画师》并不匹配雨果奖本身,甚至还有自媒体说获奖存在黑幕,对此你怎么看自己的作品入选并最后评上了雨果奖?
海漄:关于这个问题,我从自始至终都有非常清醒的认知。这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大众认知的错位,雨果奖并不是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它本质上是一个小圈子爱好者投出来的粉丝奖项。对于我自己而言,这次获奖不意味着它多么优秀,也不意味着我的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如果大家把雨果奖当作一个经典作品的认证,那它不仅有差距,还差得非常非常遥远。当然,客观来说,近些年的雨果奖涉及很多政治的东西,我并不感冒,我更愿意看到一个纯粹的通俗小说,一个简单的故事,这应该也是许多人的想法。前几天投票结果终于出来了,可以看到无论是总票数还是单项票数,其实规模都很小,这也符合当时我拿奖后很多现场观众,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来说投了票给我的感受。所以这次获奖,确实是非常幸运和偶然的。
“评分下降很大程度合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截至12月8日,《时空画师》所在小说集《银河边缘009:时空画师》豆瓣评分从9.6下降到5.5。仅就作品本身,有评论认为结尾比较仓促,或者没有科学的解释高维时空的由来。另外还有自媒体说你的这篇文章的一些细节比如结尾出现处理神秘现象的机构AIB等是对应了美国电影,为了“迎合欧美观众”,所以这篇小说是为雨果奖“量身定制”的,对这些评论,你怎么看?
海漄:对于豆瓣评分,确实经历了大幅下降。此前,很多科幻小说,阅读人数很少,可能只是基于科幻圈,甚至更小范围的评价,相应的评分可能会有虚高的现象。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小说被更多人看到,同时,科幻作为类型文学也不应该高高在上,商业社会接受客户评价甚至苛责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更何况,其中仅针对作品的批评很大部分并没有说错。
在我看来,在这篇小说里,最大的问题在于科学部分,即“高维空间穿越”的解释有些牵强和随意,到最后给大家一种“就这”的感觉,用科幻小说的说法这叫做“机械降神”。有一位老师向我传达过她的看法,她认为我相对的长处在于小说中历史细节的考据,不应该去做网文化尝试。这个评价大体上我是认可的,当然我从未尝试过网文化,我不了解网文,但对这个经过充分竞争,接受过市场考验的类型抱有敬意。这位老师和许多读者感受到的某些网文化的气息,或许跟我以前看了大量卫斯理的作品,喜欢《走近科学》有关......
作为一个老科幻迷,我实际上是能理解许多人关于“核心科幻”、“核心点子”的审美的,这种倾向在《三体》大火后更加明显。只是我擅长的点确实不在这个方面,我在历史细节上下的许多功夫并没有被读者感知到,我也在思考自己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所以说,在科幻圈,《时空画师》在大家的“爽点”上是存在明显不足的,而如果放在更加大众的评价中,它的可读性又不如优秀的网文。两头不着,所以它评分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
当然,还有部分情绪化、人身攻击和受自媒体阴谋论影响的我们已经很难用理性去看待了。而结尾突然出现的AIB,其实在此前的作品中就有了,我的计划是写一系列故事相对独立但人物、设定关联的故事。我想作为作者,每个人都有创造一个属于自己世界观、宇宙观和系列的冲动,这跟自媒体想当然的对号入座模仿黑衣人、神盾局完全是两回事。这类神秘事务处理机构,在太多国内作品中都有过了,比如我早期看的卫斯理系列,我非常喜欢的那多手记系列。但当它被单列出来获奖,许多不了解前因后果的读者就会觉得突兀。这篇小说完成于2021年初,因为收取它的《银河边缘》变更了合作出版社,直到2022年才发表,只能说我当时完全没想到它会有后面的机缘。
新京报贝壳财经:《时空画师》中,关于里面的角色“希孟”,有网友质疑其姓氏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海漄:在《时空画师》中,对于很多朋友质疑的,为什么把画家名字从“王希孟”改成了“赵希孟”。实际上在千里江山图原画中画后题跋只写画家名为“希孟”,未提及姓氏。关于画家姓氏学界有一些讨论和考据,其中王姓说法来源于清代收藏家梁清标,但仅为孤证,也缺乏实物证据,并未得到普遍认可。
我在小说中采用的赵姓是另一种说法,画作上不提及是因为避讳的原因。基于此,我设定了画家的身世,他是北宋宗室的偏房子弟。可谓既高贵又卑微,所以被权臣蔡京选作棋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同时,小说中提到,他的兄长名为“赵令穰”,此人在历史中真实存在,书画造诣颇高,而且在徽宗即位前两人就有交情了,这些背景是和真实历史相符的。有时,我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会有些意外的发现,赵令穰的儿子赵伯驹就以画青绿山水画闻名,这说明他们家族是有渊源和传承的,刚好解释了主人公希孟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高的造诣,画出千里江山图,又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特别优待。其次,希孟的生平在题跋中有简略的记载,我翻找了涉及北宋官方机构“画学”的一些资料,发现他的经历是非常特殊的,而转折的时间点又和权臣蔡京在官场上的沉浮基本重合,所以我才决定设计这样一个君臣各怀鬼胎,主人公身为棋子却不甘被操控,为民请命的故事。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