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收到山西老人来信,领导:速查绝密1号档案

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收到山西老人来信,领导:速查绝密1号档案

00:00
06:14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成立,随后由该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套人民币,自此,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法定货币正式露面。尽管不同时期的人民币样式不同,但人民币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人民银行”几个字,以及不同数额的各类文字。绝大多数人对人民币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很多人便觉得好奇,这人民币上的文字到底是谁写的呢?1983年3月1日,《山西日报》就这个问题发表过相关的文章,给出过一个答案。可就在文章发表后,3月22日,人民银行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在这封信件里,说明了人民币文字作者的真实身份,报纸上所说的并不是实情。这封来信很快就引起了银行领导们的注意,信件是一个名叫马眉的山西人所写,她在信中说得非常详细,尽管她并没有详细介绍人民币文字的真实作者,但她还是写出了作者的真实姓名,此人便是马文蔚。这封神秘的来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实当时人民银行总部的高层,对于人民币文字的真实作者并不是非常清楚。接到这样的来信,他们不能确定信件内容的真伪,但出于谨慎考虑,他们还是决定上报,希望能找到相关资料,核实这个事情。这个提议得到了总部的认可,于是为了寻找这位神秘的作者,银行领导们找出了封存起来的1号档案。然而,绝密的1号档案里,只是保存了原作者的笔迹,并没有记录原作者的真实身份,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录。这让调查陷入了僵局,好在大家很快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笔迹的对比核实作者的身份。尽管有些人能模仿他人的字样,可每个人的笔迹都是不同的,笔迹对比无疑是印证身份的有力证明。就这样,金融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接到了这个重要的任务,他们带着1号文件里面封存的笔迹,根据这封来信的地址,前往山西寻找马文蔚。经过了一番波折,5月13日,他们终于见到了马文蔚本人。工作人员便恳请马文蔚能写一下人民银行这几个字,听到这个要求,马文蔚拿起毛笔一蹴而就,只见他所写的这些字与保留的字一模一样。至此,人民币文字的真正作者才被找到,他果然就是马文蔚。马文蔚早年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热爱学习,尤其喜欢书法。由于家里的缘故,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16岁的时候,马文蔚靠着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太原国民师范,后来又顺利进入中央国立大学学习经济学。毕业后,他一度进入国民党内政部工作,后来又到了孔祥熙手下做事。可马文蔚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看不惯孔祥熙等人的做法,他也因此受到排挤,最终辞职。新中国成立后,马文蔚希望能为国效力,此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贵人。这个人正是人民银行的首任行长南汉宸,当时银行刚刚组建不久,急需要大量的人才。马文蔚经人引荐找到了南汉宸,由于马文蔚是经济系的高材生,此前又在国民政府造币厂等部门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南汉宸便立即将马文蔚调入银行部门工作,果然,马文蔚进入银行后,解决了不少的麻烦,为重建金融货币秩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渐渐地,马文蔚成为南汉宸的重要帮手,俩人的关系非常好。1950年夏天,南汉宸突然找到马文蔚,请他写下“人民银行”等文字。马文蔚一开始没想太多,便发挥自己书法的特长写下了相关的文字。经过几次的书写,他将自己最好的作品交给了南汉宸。马文蔚没有想到,自己的这套字,居然会成为1955年出现第二套人民币的标准文字。实际上,这正是组织给南汉宸的任务,他知道马文蔚的书法极好,便请马文蔚来写,由于任务高度保密,南汉宸便没有告知实情。后来,马文蔚遭受了不公正的批斗,又被长期下放劳作。自此,他便彻底离开了岗位,好在他看到了第二套人民币,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所写的东西,居然成为了人民币上的文字。不过,马文蔚并没有因此去争取什么,一直到1983年他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这才主动写信说明实情。经过调查核实之后,人民银行终于找到了人民币文字的真正作者,最终在1984年,人民银行正式确认马文蔚为文字作者,至此国人才终于了解了这段往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落书声

    这个AI断句真难受受不了

  • 听友391308756

    简单说两句江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