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社会关注的“2G、3G退网”问题,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G、3G退网是移动通信网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也要完善用户保障措施,在充分保障用户权益前提下,才能实施退网。工信部将统筹谋划、合理推进,同时要求移动通信企业早谋划早告知,为用户“愿意退”“乐于退”创造条件。
“2G、3G退网”是个老话题了,自从4G开始普及以来,类似的讨论就已经出现。这属于一种正常的技术升级换代,2G、3G退网能够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中,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高我国的网络运营效率。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已有超过100个运营商实施了2G/3G退网。
但这个问题之所以反复被提起,也是因为退网其实并不容易。一方面,这涉及庞大的用户数字和具体的用户权益。以2G为例,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83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53亿户,两者之差达到了2亿左右,这些其实就是2G用户,这个数字可能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另一方面,2G、3G用户往往都是极为“忠实”的消费者,他们很多是使用功能机的老年客户,对互联网使用需求本身就不高。对他们来说,额外掏一笔钱,买一个新手机、换一个4G/5G套餐,恐怕实在缺乏动力。
这也说明,技术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顾此失彼,“进步”旗号下的技术升级,也会产生纠纷、招致批评。
在此前,就曾有一些运营商在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停止2G、3G网络,导致一些用户面临电话无法使用的问题。今年8月,就曾有广州某消费者投诉,原本正常使用的手机,因电信公司关闭2G基站被限制正常使用,并被要求升级套餐,多次与电信公司沟通无果,引发网络热议。
工信部的最新表态,无疑也为2G、3G退网提出了方向指引——退网不能“说退就退”,需要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前提下,逐步合理推进。这对运营商也是个考验,运营商需要制定一个更加清晰、周全的路线图,留足过渡期,在充分告知和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逐步更换服务。
比如有专家指出,退网可以采取大城市先行的方式,先从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始;而对于而偏远地区用户少,通信需求主要是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可能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保持2G、3G网络。这就不失为一个较为稳妥的办法,针对情况不同的地区推出有区别性的措施,而非“一刀切”。
此外,对于具体的用户,也应当尽可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制定兜底的升级方案,或是提供各种补偿或激励措施,包括提供各种打折话费和手机终端、协助回收旧手机等,提升用户的更换意愿。比如目前北京电信表示,用户原有的套餐可以维持不变;广东电信也表示,将提供不同档次的预存话费送机优惠补贴,这些措施其实都有必要。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恐怕还会面临很多具体的困难。比如年纪较大、居住地较为偏远的用户,他们甚至都不太清楚这些政策,可能还需要工作人员上门进行介绍、提供服务,但这都是必须支付的成本。作为基础服务的提供者,运营商也有这样的义务,去尽可能减轻网络切换时的阵痛,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