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六祖嘱咐身后事

86. 六祖*****

00:00
22:51

六祖告诉徒众,他要离开人世了,弟子恳请师父留言。临别之际,六祖会说些什么?欲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的关键究竟何在?如何识自心众生?请听讲师为您解惑!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当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偈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婆毬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孥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
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那六祖呢到七月八日的时候跟所有的门人说,他想要到新州,去等待归空,“汝等速理舟楫”,赶快准备这个船只,他要渡河过去了。大众哀留甚坚。这个徒弟大家都,在这个道场那么多人啦,徒弟、大家都舍不得。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说所有的佛降生到地球上来度世,最后也都会涅槃,都会有离去的时刻的意思,每个佛都会示现最后他的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当然。所以佛再怎么样的佛,有来就一定有去,这是当然的事情。释迦佛那么厉害,他出来了,后来还不是回去,对不对?这是当然的事情。吾此形骸,归必有所。暗示说他这个形骸会留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众曰,大家徒弟说,舍不得,不然你先去新州,那你随时回来。客套话,明明就知道,他要去那边坐化。师曰:“落叶归根,来时无口。”说落叶终究要归根,我要回去,我出生就像落叶一样,像一片叶子长长长,长到它落的时候呢,我还是回到我原来的地方。来时无口是说,其实我来这里这么多年来,一个法也没说,这就是说,道可道,非常道,说得出来,那都不叫做道,循着我的那些话的语义,去往内观照心性的本质,才是我的目的。


若是捧着这一部《六祖坛经》,就算你把它全部背下来,一天诵十次也没有所得,不懂得观照就无所得。所以叫做“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你听过这个偈语,达摩从西方来到东土,一字无,他连讲一个字都没有,连留一个字都没有,为什么?因为心性是我们身体内的事情,所以叫来时无口,来这儿这么久,其实一个字都没说,跟这个释迦佛的说法一样,谁说我这四十九年中间有所说法,就是诽谤我,释迦佛这样说,他一个字都没说。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正法,就是眼睛闭起来,往内观照,叫正法眼藏。在如来佛三千年的这个传法里面,第一千年顿法,第二千年渐法,第三千年叫做末法,现在是第几千年?就两千到三千之间,叫做末法。第一千年的顿法有一本经叫《正法眼藏》,这我师父跟我讲的。《正法眼藏》记载就是性命的真理,直接指性命来说法。但顿法过了之后,这些经论都烧了,所以后来讲正法眼藏,只是泛指一个心法,眼睛闭上,往内观照心性的本然,叫做正法眼藏。这个心法传付何人呢?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说心法任何人都可以得,有道的人就可以得,心上能够拿掉相的人,能够一尘不染的人就会通我所说的这个《六祖坛经》的真义,这个当然也有暗示,暗示说有道德的人会拿去。又问:“后莫有难否?”徒弟又问,往后师父走了之后,事后还会不会发生什么重大事情?请师父提示一下,我们好预防预防。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说我灭度后呢五六年,你们没什么难,我有一个难,徒弟是问后莫有难否?是说徒弟啊,你要保护我们,我们接下来,你未卜先知先告诉我们几件,我们好预防预防。他关心的是谁啊?是自己。六祖说,你们没事,五六年后我得靠你们保护。有一个人会来取我的首级。


听吾记偈曰:头上养亲,说来取我首级的那个人,他来养他的高堂老母。口里须餐;他的三餐不能温饱,他很穷的意思,那个刺客要养老母,家里非常困苦。遇满之难,那个人叫张进满,那个刺客,那为什么他会来割他的头呢?他就是很穷,有一个人离这个六祖的金身所放的地方很远,他非常崇信六祖,他想说拿六祖来供奉,那么大的身要拿来很困难,他就想了一个法子,拿了钱叫张进满去割他的头,要来供养。各位我想头如果真的给他割来,放在供桌上,六祖眼睛可能会睁开瞪着他,割我的头来供养,不然你的头让我割来供养看看。然后这张进满啦,为了赚钱而已,要割他的头,也不是想害六祖,一片的恭敬的诚心,结果呢这样离谱的事情就发生了,三更半夜他就去割六祖的头,当然他的弟子先用铁布把颈部护起来,因为他知道五六年后有难,然后他的金身,用那个链条放在那个塔里面,用链条,当时设计链条,就是因为链条只要有人动到,它会啼哩咵啦会有声音,当时有这样设计。所以三更半夜听到声音,大家起来抓贼,那个人叫张进满,杨柳为官。县令杨侃,然后呢这个柳是刺史,叫柳无忝,这两个人刚好在朝堂上当官,五六年后这两个人当官的。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他说等他过去了还有七十年后,还有菩萨会来,同时兴化,这两个人都很昌盛,建立吾宗;传六祖的法门。缔缉伽蓝,昌龙法嗣。兴建了这个寺院,把这个佛法很兴盛地去传扬。就大约谈五、六年后有这个事,还有七十年,七十年连问的人都看不到了,讲得未免太远。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说六祖,你说达摩一直传,传传传到这里六祖,后面呢?后面说各自去承传,刚刚是这样说的,不知道从你以前到你这一代下来,到底是怎么承传方法?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那个上古时代的真人,那个佛性没有泯灭,投胎都成佛,也没有所谓传道,等到人跟人竞争多了,私心起了呢,开了地狱,人回不去了就开了地狱,明师才应运,所以古佛一代再承传,已经不可考,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大略谈一下说比较空劫以前的七佛,过去庄严劫,有这么佛这么佛,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念,今贤劫还有这么多佛,总共七佛,释迦文佛是第七个。


然后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传给这个迦释为第一代,说释迦佛为什么不称第一代呢?因为他负责的道运有三千年,所以他不称第一代,那个一代一代是几十年的事情,第二代传给阿难,第三代传给谁谁谁,这样我们一直算,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我们都不要念,因为这都是印度的语言。好,第二十八代是谁?达摩菩提,这个我们就比较清楚,练那个少林拳,然后二十九代就是二祖慧可,就是神光,那达摩,那个时候在我们中原就不称二十八,称初祖,因为他在印度再把道带回来中国,称初祖。然后神光就称二祖,僧璨就称三祖,道信称四祖,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其实照这样算的话,惠能其实是第三十三祖。那这有个现象,各位,从释迦文佛传给阿难开始,第二代、第三代一直传,一代有几个人?永远都一个,那这也应该足够暗示六祖下去一代有几个,永远只有一个,不过我问你七祖是谁的时候,大家会茫然,因为脉它有明传有暗传,这是不同的,这些我们师父也都有交代过了。


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同学有问说,你师父交待过,那你怎么不说?不能说,因为说了就有派别纠纷,因为说下去就剩一个,谁会服气?对不对?没有人会服气。这个没办法,修行本来应该开阔,但是因为修行有一种信仰的力量,会变得异常狭隘,这也是难免,人之常情。从上诸祖,各有禀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都单传,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也一代一代让它单传,这意思暗示得够白了,不过会不会听话,不会听话。到这里会说,我们这些人每个都可以传,对吧?但是有没有符合从上以来一代一代单代独传呢?不能符合。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吃完饭,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说今天要归空了,各位请坐。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今要归空了,赶快抓着他的衣袖再问几句,待会儿就不说话了,对不对?到底和尚最简单直接的法门,怎么样让我们能够赶快见性?


师言:汝等谛听!说打起精神好好的听,谛就是真理,听听这个真理。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说仔细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辈子最精华的话,会放在快死的时候,所以你得好好的听一听,他最后的心声是什么?后代迷人,若是众生,不论你怎么迷,如果了解自己自心中的众生,那个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认识内心的众生,万劫觅佛难逢。众生指的是心中的众生嘛,那怎么说?众生就是众生,众生就是外面的众生,你怎么说心中呢?那当然是有所本的啊。


《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品,说众生是什么?心中的众生所谓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都是叫做众生。众就是多,生就是此起彼落,你有没有发现你一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你的心此起彼落,什么心什么心分别的心,有没有?取舍的心一大堆,那些都叫做众生。把你的身体看成是一个道场,里面却活着很多你似曾相识,好像不太认识的东西,那些叫做众生。各需自性自度,是名真度,这些贪嗔痴用什么度它?只有观照你自性本源的清净的实相,才有办法度,所以说自性自度,这才叫做真度。那我们再回到这前一页来,他说,如果你认识你内在的众生,就是贪嗔痴爱,很重要,那个就是佛性。


各位,贪嗔痴爱什么做的?气,正在贪的时候有没有一团气,有没有?就那个感觉,正在恨的时候有没有一团气,有吧?就是气。


佛性是什么?就在气的自然运转里面,不加相,相不要卡在上面,控制它的力量全部放掉,助长它的力量全部放掉,你只是安然的接受它、看着它,那个佛性就在里面。若不是众生,如果你抓不到你的方寸之地,你抓不到方寸内的起伏,你无法观照你内心到底发生什么,你甚至连感觉到内心的能力都没有,万劫觅佛难逢,佛在哪里?心内的自在能够有办法体验到,内在的自性的造化才启开。佛是真觉,所以如果不从你的内心里面开始做观照,想要修行,未免也太难,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黄庭禅的原因,黄庭禅其实是内心的禅,其实就是明心的禅。


禅这个字不好懂,很多的学生问禅,禅到底是什么?我们办了好多企业禅,老师,不要谈禅,我们是企业的,你告诉我们怎么赚钱,你告诉我们在办公室里面心情怎么愉快,谈禅太深了。


禅是什么东西?自在,什么自在?动荡的当下立即品味到的宁静,就是不被动荡所挂碍的一种真静,不是把动荡拿掉之后才获得真静,这很不容易用笔墨来形容,在内心最动荡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安定。若如果能够了解到内心的动荡,就看到内心的众生,体会得到那个动荡里的实相,就是看到佛性,所以它是同一秒钟的。若不从内心的一点动荡来认识,万劫觅佛难逢,这话讲得很好,就是说这个成佛到底从哪里开始?从自心开始,从自身里面开始。


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这边再度证明刚刚六祖所说的众生讲的是什么?心,自心的众生,见自心佛性。认识自心众生,才能见自心佛性。这就是说前面所讲过‘悟此法门,由汝习性’,有没有?了解这个真静的法门,这个明心见性的这个法门,从哪里开始?从习性,习性指的就是你的贪嗔痴爱,指的就是你自心中的众生。


欲求见佛,但识众生;想要进入修行,进入修行的正路,首先第一个先了解你的习性是什么?你常发生的贪嗔痴爱是什么?你先不要说我要先平静,我要先无念,有没有?这个叫做空中阁楼。要无念之前你要对谁无?是不是要有一个标的,首先了解自心内的众生。


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是因为内在有七情六欲把我们内在那个真佛性给扰乱了,并不是佛性来扰乱那个贪嗔痴爱,是贪嗔痴爱把佛性给扰乱了,所以你要认识谁?贪嗔痴爱先认识清楚。哦,我看到贪嗔痴爱,对,看到贪嗔痴爱很好,看到贪嗔痴爱是能量组成的,这很重要,最后一直看一直看就是剩下能量的变化,只有能量变化的时候,我们再来觉知,我跟能量之间有没有自在的关系?这个自在度确定了,就表示本性的自在度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看着内在的众生才能够找到这个佛性,这个是必经的一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劝各位返观觉照,开始制造很多的题目给你,开始怂恿出你的贪嗔痴爱,开始让你恐惧忧虑,有没有?然后再让你去观照,这是禅学训练的目的就在这里。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如果能够体会到内在的气机的本来自在畅然,气机之所以畅然,往哪里去?是谁控制的?就是性,你的内在的感受是怎么流动的?那个是谁控制?那就是性。


所以如果能够了解到我们跟气之间的自在关系,那个自性就已经开悟在当下,那个时候呢,众生的造化跟当时佛在修成的造化没有两样,所以叫做众生是佛。这个话的意思并不表示说你当下就是佛,可以变化万千,可以知过去未来,不是这样的。那个小小的树苗里面的造化虽然在走,它目前不是神木,它也没有资格可以谈结果,但是它有一点可以跟那个神木一样,就是它内在的造化是自然的,已经在展开了,对不对?那个是它的可贵处。所以可以把它说得更简单一点,说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你这一秒钟觉观,下一秒钟却又贪嗔痴爱,又把你卷走了,那佛呢?纵有修得很好的前贤,那一刹那里面,也是一团糟,所以佛是众生。


自性平等,不分别取舍,众生就是佛;里面的造化又展开。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对待一发生呢,纵然是佛,也堕入到凡间来了啦。所以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佛从哪里来?从自性做来,性从哪里来?从心来,从明心来,明心然后见性,见性而会成佛,修行都是心性内里面的事情,都不是身外的事情。


我们读圣贤经典的价值就是在于厘清方向,在我们被八万四千多法所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圣贤的经典,一再一再的肯定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些东西到底对不对?一再地去检验我们,是不是学了很多没有必要的东西,来阻碍我的速度,扰乱我的步伐?这么多的花俏的法门里面真正不能丢掉的唯一的主轴、那个重点到底是什么?那就是性。我问你性到底是什么?我问你性到底是什么?嘴张得大大的,我问过很多人,修行很久的我也问过:什么是性?嘴巴张得大大的。性就是圆陀陀,光灼灼,对吧?那只是几句话,那个没有意义。


因为那个小小的树苗有没有性?有吧,你也要用圆陀陀、光灼灼来说它吗?没有,就在这里面,也不圆,也不陀,也不光,就现在正在里面,对不对?正在造化着,那个才是它的性。讲我们人的性不容易懂,讲讲外物的性先讲懂了,再回到身体里来,这样才会懂,因为我们的执着,实在是已经非常非常的深了。


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谁的修行道行比较高?那就看当下,看这当下,这当下谁的心能够平等,谁的性造化能够展开,就这么简单,修了很久很久又如何?里面的贡高我慢早就一团糟,对吧?可是我们修久的人就会学得很谦卑样,用越谦卑换得人家越尊重,因为看起来很有德性,因为掉这个德性里面越贡高,到底有没有德?得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想,因为我在主持一个道场,我常常碰到各方来的人真的很多,真的,我感受到贡高的人真是很多,非常非常多,来就是要踢馆的。来这问我说,请问阁下,今天到底来,是请问还是要来教我?请明言。这样比较干脆,对吧?要不然大家在那边绕绕半天。


这个就是我们会用极谦卑的语言、举止行一个非常傲慢的事实,这就是修行人最常惯用的,但我们会堕入里面不知不觉,你毫无警觉。一个在道场里面三十年四十年老前辈,面临很多的心境,犹然那种指导有没有?那种态势,根本是没得商量的,你要他再回到像初进一样那么样的平实,非常非常困难,对我们来讲都是非常非常大的障碍。


这就是既然是进入到修行,就不得不开始,每天不断的往自己的心性上来检验,心如果有了一个对待,有了一个贪嗔,一个计较在内,险曲就发生,那佛也在众生里面。一念平直,放下,返观实相,气机的盎然,众生马上又是成佛。


看《七真史传》里面这段是这样说,王重阳说:“定静之功,能夺天地造化。”这个话很重要,天地造化就是性,你的天地造化,现在讲的不是外面,外面是外面的事,天地早就在造化,还等你来修吗?对吧?你的小天地内的造化一塌糊涂,要靠谁?要靠你。定静指的是心,天地造化指的是性,气,气的自然的流行就有一种很奇妙的造化、完美的造化在里面,那个就是性的所在,因为天地的造化、性的造化,才有那么样的完美跟精密可以行返本还原的造化的神功,性为什么一直谈到性性性性这个字,他讲性的重点就是造化这两个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清扬反传销

    感恩明师讲解

  • 一以贯之_道

    🙏

  • 言观观言

    感恩!!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0715

  • 乙睻

    感谢讲师

  • 乙睻

    感恩讲师

  • 禄禄_fm

    🙏

  • exdlss

    王阳明王阳明王阳明

  • 大漠孤烟a

    感恩讲师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