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古籍出版有年,得以和国内古籍出版界的同行之间有些过从。前不久收到江苏凤凰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姜小青编审的大作《诚斋文录》,阅读之后,爱不释手。尽管我过去对于学者型编辑的概念有些粗浅认识,但是不系统、不集中,读了《诚斋文录》,掩卷长思,觉得对此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诚斋文录》共计38万字,分为上下两册,由地处江苏扬州的广陵书社于2023年10月出版发行,由李岩作序、徐俊题写书名。李岩、徐俊两位先生先后担任中华书局的掌门人。一本书有两位“大咖”加持,可见姜小青在业界的影响力。
全书共分五辑,外加一个附录。第一辑是作者对于古籍出版方面的专业整理与爬梳。作者以他所长期服务的凤凰出版社为实证平台,对该社实施出版规划的思考与实践、对专业编辑的培养以及对地方古籍类专业出版社发展和长远规划的认识与实践等均有深入的思考和深入浅出的述说。
第二辑主要是对《江苏文库》工作的心得体会与深入思考。近年,各省加强了对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编辑出版,甚至一些地级市也在进行本地区文献的编辑出版工作。《浙江文丛》《湖湘文库》《巴蜀全书》《中原文库》等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虽名称稍有差异,大体的工作性质却是一致的。姜小青卸任凤凰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之后,担任《江苏文库》的总编纂。在这一辑中,作者以《江苏文库》为例,对大型地方文献丛刊出版中的诸多问题加以归纳与整理,为全国的出版同行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三辑收入作者在各种场合的发言、演讲以及对于某些出版事件的回忆性文章,具有明显出版史研究性质。
第四辑主要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跟业界名宿巨擘之间的交往过从的追忆与思考。
第五辑以及附录部分,既为读者留下作者当年的学术成长痕迹,亦可见他对于在成长中有恩的前辈学人与编辑出版同仁的深切情感。
这部《诚斋文录》的面世,引发了古籍专业出版界关于学者型编辑的思考与讨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章红雨以“一部《诚斋文录》引发一场对学者型编辑的探讨——学者型编辑培养是古籍社社长重要职责”为题进行了报道。
读完这部新书之后,笔者有几点感想。
其一,本书通过对古籍出版实践经验的整理与总结,指明了学者型编辑成长的环境与路径。作者将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在管理岗位上的思考相结合,就古籍出版人才的现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指出了卓有成效兼具可操作性的要求。
此外,对于专业选题实践也有一些极好的建议:一个是专业重点选题项目,因为在出版社的发展中,只有坚持通过具有“特色性”“标志性”的专业重点项目,才能形成具有自身专业特征与优势的图书板块,增强出版社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新优势;另一个建议则是专业普及选题,古籍专业出版大众化对于古籍出版社尤其重要,它既是专业古籍社加快发展、做大规模的有效路径,也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其二,通过“凤凰经验”的总结与梳理,提供学者型编辑的成长实际案例。在《规划引导 专业实践——凤凰出版社实施古籍出版规划的思考与实际》一文中,作者强调制定和实施专业选题规划的五条措施,其中第四条明确说明“项目带动编辑专业人才培养”。 简要总结了项目实施的几点做法:常态化、专业化、依靠专家搞选题、计划性、项目负责人制、经费管理制度化,等等,并就重点项目实施中应处理的几种关系一一列出,包括重点项目出版与重点板块形成的关系、重点项目与一般选题比例的关系、内容质量与出版进度的关系、项目出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其三,不惟古籍出版,本书对于大众出版业乃至整个出版行业都有一定借鉴意义。以姜小青2015年10月16日在贵阳孔学堂上的演讲《“小众”与“大众”》为例。在这篇演讲里,他对出版界的“国学热”抱有相对冷静的态度,再次明确凤凰出版社多年来所秉持的“传承文明,传播文化,贡献学术,服务大众”的出版理念,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以书立社”的基本理念,坚持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坚持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内容生产创新以及坚持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熠熠生辉、毫不过时。
其四,“附录”不“副”。尽管在本书后记中,谦虚地说:收入其中的某些文章“今天看来十分可笑”,实则解释了他作为从事古籍出版的原点逻辑,正是有了当年的“可笑”,具备了那些学术训练,才有日后加入古籍出版队伍的战战兢兢与孜孜矻矻,才有了作者自己以及凤凰出版社今天的骄傲。尽管在各项成就上不能望其项背,作为一个与之有着相似师专出身,做过中学教师,越过本科直接考研的同行,我对其奋斗的精神感同身受,敬佩有加。
古籍出版是专业出版、学术出版的重镇,广大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扎实的文史功底和严谨的专业素养外,还必须具备甘坐冷板凳、甘于寂寞、心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抱负与宽广胸襟。古籍编辑人才培养是这本书的一条主线,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优秀出版人的理念、思考、坚持与成效。
作者在《诚斋文录》中也有专辑文章,以较大篇幅谈到他退居二线之后所从事的“江苏文脉工程”,个中经验介绍,也会为各地的“文脉工程”实施提供范例。
这部《诚斋文录》反映了一个古籍出版人的专业思考,记录了中国古籍出版的“凤凰”经验,是对当下出版界的一个重大贡献。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尤其是对学者型编辑的重视,值得称道。其通过项目建设培养人才的方法与路径行之有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被众多出版社反复证明。
在整个出版界,从古籍类出版行业成长起来的著名编辑比较多。这些编辑之所以名气较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策划出版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图书,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他们除了策划编辑的图书名气大之外,本身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有所长,研有所成,通常被人们称为学者型编辑。老一辈的如傅璇宗、周振甫、来新夏、钟叔河等,目前仍活跃在古籍出版界的著名出版家如徐俊、高克勤、宫晓卫、姜小青等;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出版业内,一批年轻的才俊们正在茁壮成长,如岳麓书社的胡宝亮、齐鲁书社的刘玉林、浙江古籍出版社的路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鲁朝阳等,他们既是优秀的“火种”,也期盼他们成为未来古籍出版界的中坚力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