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4日,由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23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巡游活动在北京举办。此次活动中,包括上汽大通、现代汽车、丰田汽车、深蓝汽车等多个国内外品牌氢能乘用车亮相北京街头。
与此同时,贝壳财经记者也受邀对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副理事长、英美资源集团亚太区贵金属市场开发总经理陈卫进行了专访,陈卫分享了他对于氢能车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预期。
陈卫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氢能方面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众多关键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提到,氢能的发展是碳中和的必要条件之一,未来氢能技术不断突破,成本不断下降,标准不断完善,一定有条件走入万户千家。
氢能车发展迅速,但未来仍需政策方面支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们为什么要持续支持氢能车巡游活动?
陈卫:我们支持这个活动最重要的初衷是“如何把一个概念上的东西引入到我们的社会视野当中”。
办了很多年后,我发现最近参与巡游的车辆中氢燃料乘用车越来越多。本次活动中,这些车辆都有正规牌照,不需要申请路权。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非常高兴可以把氢能的概念引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
新京报贝壳财经:氢能乘用车逐步商业化,但仍有很多问题待解,如氢气生产储存运输等。你认为现存问题要如何解决?
陈卫:燃料电池政策的发展可以从电动车的发展里面看到很多影子,我是从四个方面来思考发展的问题:第一个是能源的政策,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第三个是市场的认知,第四个是车的产品力本身。
目前,我们能源政策需要更多标准的指引,电动车在推广时,成本是很吸引用户的一点。
但15年前,消费者并不接受电动汽车。大家会担心电池安全、乘坐体验、电池寿命等等。电动车发展曾经的瓶颈是源于市场对非油动力车辆的接受程度。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消费者的观念慢慢扭转过来。
随着非油动力车辆被逐步接受,用户的接受程度也会逐步提高。但更多的支持与引导也很重要,我们需要让消费者认知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安全可靠的。
同时,目前行业发展需要更多规范性的内容推出。电动汽车能源端压力小,补能设施方便建设。但是氢作为新型能源,在多数场景下还是危险化学品。补能站的建设就成为了问题。
更多标准的出台与政策的支持,或许可以帮助行业更好地发展。
氢能边际成本会逐步下降,具有更好的未来预期
新京报贝壳财经:氢和电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关系与变化?
陈卫:现阶段成本方面,氢比油便宜,但是比电贵。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得益于电动车的发展,但又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成本的标杆。这个标杆不是牢不可破的。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成本是一个变动的过程,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个行业发展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所谓的边际成本就是指越发展事物成本越低或越高。
但电动车对电网的压力是会逐步增加的,未来我们要配所有的充电设施,甚至扩容电网,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此外电费的趋势也会逐步向上。
我们再看燃料电池的边际成本,车越多,对于加氢站的建设来说边际成本就越低。而且加氢站不需要扩容。随着技术发展,储氢制氢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氢是很好获取的,我们可以在西部实现风电水电绿色低成本制氢,并东运。
关于氢能车的成本我还要补充一点,现在大家对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是很有信心的。以前一千瓦要一万元,现在一千瓦价格已经达到一千元,以后随着产品规模增大,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新京报贝壳财经:氢能车不断发展,是未来碳中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环吗?
陈卫:我认为氢燃料电池车会成为碳中和道路上的一个自然产物。 氢能作为一个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去替代化石能源,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想分享一下,氢能是一个非常优质的能源。我们对能源的要求有三种,分别是热能,化学能,和电能。
氢是唯一满足能源所有属性的可再生能源,它是绿色的、可管理的、可移动的、可储存的。此外,氢没有地域性,氢能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有阳光、有水就有氢能。
所以我还想再提一下政策的支持。我们的能源管理政策是基于集中式能源的概念来管理的,所以能源需要运输。但或许在未来,氢能可以实现本地产,本地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