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产品首选是质量而非价格 | 新京报快评

母婴产品首选是质量而非价格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56

2个奶瓶原价800多,基础款婴儿背带标价三四百,奶瓶清洁机动辄2000元,婴儿推车甚至飙升至上万元……据界面新闻报道,在价格战正酣的当下,母婴赛道独树一帜。但不少母婴产品,打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旗号,却空有概念而名不副实,甚至还有一些问题产品,成为了年轻父母们的消费陷阱。

母婴产品有其特殊性,比如材料成本高、生产规范严格,价格贵一点也并非不可理解,但年轻父母们对母婴产品的首选,应该是质量而非价格。一些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看似高端的母婴产品真正用起来,也才会发现其水分极大。

比如,某品牌的“婴儿饮用水”,号称“商业无菌、婴儿友好”,但据报道,“母婴用水”在国标中根本没有相关分类和具体标准,产品功能性也过于鸡肋。

再比如,某品牌推出的保温碗宣称有“保温超能力”,可4层不锈钢下来,单碗重达1.5斤,让不少父母吐槽“喂一顿饭可能要废掉一只手”,最后只能放在角落积灰。

这样的母婴产品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首先在于其精准拿捏了很多年轻家长“想给孩子最好的、又缺乏相关经验”的特点。通过开发儿童定型枕、咬咬乐喂食器、学步车等细分产品,并配合看上去很科学、很专业的营销话术,商家很容易利用信息差,激发家长的育儿焦虑,从而心甘情愿地为此买单。

再加之,当下很多母婴产品都处于迭代更新阶段,很多新出现的品类缺乏相应标准,这也给了一些商家玩弄新概念忽悠年轻父母们的机会。

因此,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产品价格高低并不是问题,自会有市场机制来调整。只要质量过硬、名实相称,部分母婴产品价格冲高也属正常现象。真正需要加强规范的,是那些宣称功能强大,实则质量堪忧、名不副实的问题产品。

例如,有家长就反映,某品牌300多元的恒温吹风机,功能书里写着“一机多用”,标榜得天花乱坠,可用来吹头发没吹多久就歇菜了。

对此,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常态化监管,增强对虚假宣传、炒作伪概念、质量不过关等市场乱象的严惩。另一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填补监管盲区也极为必要。

就拿市场规模超千亿的儿童食品来说,虽然很多产品都爱打上“儿童食品”标签,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专门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缺乏,给部分商家制造噱头留下了空间。

对此,就需要有关部门尽快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法规、制定明确的国家标准规范,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有科学参照。

对宝爸宝妈们来说,希望科学养育,愿意为孩子投入,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也要看到,被消费陷阱裹挟,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费,养育效果也可能适得其反。其实,比起一味在物质上“砸重金”,在理念上“多重视”才是更基础的。

当家长掌握了更多科学育儿的原理和常识,对各类产品功能的必要性具备了理性评估的能力,也就不会轻易被各种营销话术所忽悠了。某种程度上,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也才是对孩子更负责的态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