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北京新中考,学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堂回归素养教学

落实北京新中考,学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堂回归素养教学

00:00
05:29

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科素养,多种方式情景引入、吸引学生参与……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后,不少中学的课堂已经有了喜人的变化。近日,北京市中考改革质量月大调研团队走进北京市延庆区第四中学、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5个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调研,并探讨新中考政策发布后,各学科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重点话题。

自主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教学回归到素养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曾如是解释此次中考改革的初心。

如何回归素养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两所学校都有各自的探索。

11月13日,在延庆区第四中学的化学课上,学生们利用操作台上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碳酸和碳酸钙粉反应”实验。这节课的主题是“质量守恒定律”,任课教师王丽首先让学生们进行了“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了解质量守恒定律,随后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看似简单的实验,真动手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甚至漏洞百出: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漏掉了测量试管的质量,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气球产生的浮力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有学生表示,没想到化学实验连物理学科的浮力问题都要考虑到,“这个实验让我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印象太深刻了。”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周玉芝点评化学课时表示,整节课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遇到新的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创新思维。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两校教师在课堂导入和形式上下足功夫,吸引学生参与。

“今年暑假是不平凡的,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猛烈地侵袭了房山大地……”在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授课老师徐颖以一段抗洪救灾的视频引入,用生活中的话题切入“服务社会”这一主题。学生分享志愿服务经历、开展“服务社会,‘值’‘不值’?”的辩论……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形式,充分参与、积极互动。

延庆区第四中学历史课上,学生们用情景剧的形式呈现“五四运动”的故事,通过参演、观演,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生物学课上,“转基因小鼠”的话题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开启了关于基因问题的讨论;道德与法治课上,生活中常见的公益广告也成了老师导入的重要材料。

北京教育学院道德与法治学科负责人金钊表示,“情境、材料、问题、任务有机融合,采用议题式教学、开展大议题下的小议题串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多主体、多角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增加跨学科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中考改革之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跨学科课程建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学科内,教师通过单元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跨学科课程中,教师借助一个个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延庆四中党总支书记杨红霞说。

延庆四中地理教师贾梦琴在关注地理学科的同时,将课堂内容进一步延伸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化学学科。在讲解“零碳愿景——环境‘碳’索家”时,她不仅讲解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培养学生关注生态,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心。

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执行校长郭建荣表示,学校鼓励教师依托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开展学科探究。借助地理、化学等学科教研基地校的优势,利用学校周围自然资源开展实践课程。探索设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及小组课题研究。推进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落实新课标要求。

在该校八年级地理课上,授课教师王杰利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图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人口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数据资料等的运用,带领同学们开启寻“家”之旅。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学科教研员高振奋表示,“本节课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活动突出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课堂完成由教知识到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郭建荣表示,学校今后还将通过政策解读会、家长会、学生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理解学习不是短线而是长线,规划不能只看当下,更要关注长远,形成家校社合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