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最难抢的一次机会,抢完我累瘫了

2023, 最难抢的一次机会,抢完我累瘫了

00:00
12:06

国考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一场只有第一名的战场。

凡是参加国考的人,都知道这句话。

2023年11月26日,最新的一场洗礼落下帷幕,225.2万希望自己是第一名的考生,完成了答卷,等待结果降临。

众神狂欢,为考试。以前为中考,为高考,为考研,现在最狂的狂欢在国考。

高考不算难 国考出现“千人摇”

此前网上传言,2024年国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可能有些乌龙。根据官方给出的数字,实际有效的报名人数定格在261.3万,真正参加考试的人数“只有”225.2万。

36万人缺考,弃考率高达13.8%。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缺考?某券商曾经统计过从2009年到2023年的实际出考率,十几年来,80%左右的出勤率是合理水平。

13.8%缺考率低于均值,已经反映出这届国考“卷”的程度。这次国考最难考的岗位来自宁夏,竞争比试3572:1,典型的千人摇。

之所以这么人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专业的限制比较宽,有9个专业可以报考。

专业宽,门槛其实并不低,宁夏这个岗位的学历要求是研究生以上。

学历通胀 录取率创十年低位

以宁夏岗位为代表,2024年国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历要求大幅度提高。

据澎湃新闻的统计,据统计,2024年国考对于硕博高学历人才可供报考的岗位大幅增加,硕士及以上岗位2046个,同比增加814个;博士岗位24个,同比增加14个。

学历通胀的背景下,涉及到另一个几百万人的战场——考研。

据券商统计,2024年的国考录取率,将会是2019年以来的新低的。而2019年因为情况特殊,参考意义并不大。

所以,更贴近事实的事,2024年是最近十年,最难考的一次国考。

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录取率不断下滑,这场灵魂的洗礼,对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未来三五年,公务员岗位仍然有“不小”的缺口。

据券商测算,我国狭义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长期维持在 0.5%左右的水平,考虑到接下来将迎来“60 后”人口高峰群体的退休潮,公务员换岗需求或显著增长,23-26 年狭义公务员缺口或达到 23 万人左右。

这么难的事谁在参与?

只要第一名,80个人里面中一个,接近百里挑一,这么难的事,到底谁在参与?

在许昌,一位应届毕业生说,社会就是这样,我们总要选择一条路。虽然这是一场只有第一名的战争,但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名。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

尽管难,年轻人依然挤破头,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这两年的应届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以往或许迷茫,但可以在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这个三角循环里面来回摇摆,哪个有把握就去哪个。

今年的情况是,offer很少,考研不易,作为可以兼顾的选择之一国考,成为不少应届生的必选项,从备选上升到必选。

在抖音上,一个刚参加完公考的小姐姐,躺在床上说:

考完之后累瘫了,一点也不想动,上一次这么参加考试还是2017年的高考。

这是一个只能要第一名的考试,很多时候不是我非得报这个只要一个人的岗位,而是我只能报这个,挺难受的。

没有应届资格的考生,选择可能更少,他们已经是社会考生的一份子,初出茅庐,工作难觅,时不待我,压力更大。

在小红书上,一位曾经在大厂工作过的34岁女性,开诚布公的公开自己公考的理由:

关于我为什么在30多岁还要考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考公并不是我的首选,那时候就想着去大厂名企,我也如愿进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厂。但是经济形势真的变化很快,尤其是近两年各行各业都在裁员,35岁非升即走。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大龄女青年,未婚未育,考公考编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出路,虽并不是唯一出路。不求升职加薪,但求稳定地干到退休。

35岁附近的人,图个安稳是这个年龄段参加国考的共同目的。

安稳的定义,除了工作性质,还包括工资、待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非私营单位的工资水平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疫情这几年也是如此。

更别提还有羡煞旁人的退休金。

尽管结果还没出来,但这位曾经在大厂挥汗如雨的小姐姐说:人生没有如果,时间也不会倒流。青春不在了,但是还可以继续追梦,人生是旷野,做好当下,付诸行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于国考的人而言,付诸行动意味着:

每天6:50起床,晚上23:30左右上床睡觉,平均一天学习10-12小时;不看手机,不看电影,不再娱乐,除了在刷题,就是在刷题的路上。

这个过程有人持续几个月,有人持续一年,甚至数年。

一直考一直考 一直考不上怎么办?

一位自认为考试没发挥好的小姐姐说,

尽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公考,但此时我甚至没有了努力的动力,觉得努力都是笑话,也没有勇气面对,我不害怕失败,但是我不甘心努力后是这样的结果。

不甘心,然后呢?

抖音上有一个考了好几年的女生,用自己和家人对话的方式,表达考后感。

她说,自己已经考了两三年,很迷茫,感觉今年又是陪跑。

现在放弃,又不甘心,很可惜,去找工作呢?很多工作都是要应届毕业生,自己已经毕业两三年了,工作经验也没有,又没有身份,不上不下,夹在中间感觉很难受。

在家里呆了两三年,没有跟外界接触,越来越社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些语无伦次。

她说自己以前不是这样的,对于未来,她需要延时,才敢去做新的尝试。

她重复说着一句话:我以前根本不是这样的。

视频最后,家人说,一直考,一直考,万一一直考不上怎么办?

最近有部韩剧叫闪烁的西瓜,里面有句话:人生充满了隐喻,交给每一个人去解释,没有标准答案。

人生的答案,绝不是一两次考试的结果。

曾国藩和父亲曾麟书,一起考秀才,一个考了七次,一个考了十六次。为了赶考,两个人几乎是万里长征,曾麟书走了一万一千九百里路,曾国藩少一些也走了近五千里。

曾氏父子在考试期间,没少受到乡里的嘲讽,曾国藩甚至还被“悬牌批责”挂名批评过。

曾国藩的下属罗泽南,是一代湘军名将,同样命运多舛。七次参加科举考试,年过30才考上一个秀才。赶考期间,家里人更是连续七人过世,包括他的三个孩子。

这些贤者经历沉痛,但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当个面包师理发师没什么不好

首先要转换人生思路。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希望驶入快车道,快马加鞭。但讲究至拙的曾文正公告诉我们,慢一点,没什么不好。

在《送郭筠仙南归序》中,曾文正这样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既其纯熟,则圣人之徒。”

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未来的路很长,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走。

走在路上,也许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这条路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走的路?我们是快乐甘心的走在路上吗?还是步步荆棘痛苦万状?

在《我没有时间悲伤,也不想死亡里》中,老奶奶说:

有时,我们会把社会为我们划定的道路,与最适合我们的、最好的、最正确的道路相混淆,而忘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

社会,家人,朋友,别人眼里的自己,别人认为的价值,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价值。

这次国考有个段子,叫上午刮刮乐,下午书法课;上午涂彩票,下午抄材料。

看似戏谑,但反映了一种心态,对很多人来说,国考只是一种机械化的手段,碰运气的一种方式。

博尔赫斯在《巴比伦彩票》里面提到:

彩票是世界秩序中插进的一种偶然性,承认错误并不是驳斥偶然性,而是对它的确证。

人生的偶然性,或者说运气是无法避免的,看不见摸不着,有,我们接受,没有也没必要强求,做我们自己能做,追寻我们自己想要追寻的,就可以了。

90岁的莉西亚奶奶一生的智慧浓缩为一句:

真正热爱色彩的人都知道,色彩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抚慰精神,而非眼睛,即使垂下眼皮,人们也能感受到色彩的存在。

人生有很多色彩,或早或晚,我们终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光彩。

在街角,看到余晖中那个认真做着糕点的小伙子,看到端着咖啡笑意盈盈走过来的姑娘,感觉天地忽生春,生活怎么这么美好呢!

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你可以参加你的百人摇,我可以安安心心不受打扰的做我的面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笑笑_dxt

    学习了,老师

  • 听友394670222

    上岸,不如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