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以更开放的姿态,让世界“读懂中国”

陈冰:以更开放的姿态,让世界“读懂中国”

00:00
06:09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现场。

直新闻: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广州召开,建构互信、促进交流成最强音,你怎么看待这一盛会?

特约评论员 陈冰:世界媒体峰会,是在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倡导下,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等影响力巨大的国际主流媒体共同协作,搭建的一个沟通交流和集思广益的有效平台,旨在讨论媒体在改善国际关系、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架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第一届峰会在北京举行,是2009年。此后分别在莫斯科、多哈、北京举行,这第五届峰会到了广州。五次峰会,三次在中国举行,可见中国对世界媒体交流所倾注的热情和担负的责任,愿意和世界各媒体同行举行广泛交流,建立互信,通过传播真实、可信的信息,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积极办会,也是对自己发展道路的自信,希望世界媒体借峰会报道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并且和全球同行一起应对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挑战,使得媒体在加强交流、消除误解、合作共赢上发挥先导作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也是中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贸易和技术保护主义盛行、美西方妖魔化中国加剧的当下,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更开放的姿态,让外国媒体、外国友人和外国企业更容易到中国,让他们眼见为实?前些天中国向法德西等六国免签,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链博会,现在又在广州举行世界媒体峰会,思路实际上是一致的,就是我给你提供便利,你先到中国看看再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中国主动开放的结果。

今后中国要持续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是开放的产物,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得进行全方位开放。因此,单边开放,或许会成为今后中国的一个政策面向,包括对国外媒体的开放。在世界媒体峰会召开前,新华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四大国际通讯社负责人聚首北京,希望加强交流合作,肩负社会责任,承担全球使命,向世界发出媒体先行合作的信号。也许,有关中国的客观、公正的报道,会在国际媒体上多起来。

12月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直新闻:在世界媒体峰会召开的同时,“读懂中国”国际论坛也在广州举行,这两者有何关联?“读懂中国”能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先来看世界媒体峰会和“读懂中国”论坛之间的关联。今年两大盛会同时在广州举行,可能是一个巧合,世界媒体峰会的举办地是变动的,而“读懂中国”国际论坛从2019年就固定在广州举行了。很明显,世界媒体峰会在广州同步举行,有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的197家主流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参加,为媒体提供了同时采访报道的良机。这就使得两个会议相得益彰,相互借力。

对广州来说,更是赚大了,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既会获得感性的报道,也能得到理性的解读。就“读懂中国”论坛而言,这是一个主要由外国政界、企业界、学界和国际组织知名人士参与的论坛,检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合理性、必然性和实践成果,从而让世界认识和理解中国道路的独特性,敦促国际社会从中国行动中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读出中国与各国合作的诚意,读到中国提供的发展新机遇,读透中国扩大开放、与世界携手前行的真正目的。

“读懂中国”论坛的讨论成果,将会影响世界各地对中国作出公允的评价,并且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当然,仅靠“读懂中国”一个论坛,就让世界读懂中国,是不够的。但论坛的成果一定会启发更多的人,提供更多正确认识中国的线索。对中国媒体的启迪作用可能更大,学习和借鉴用国际话语和国际化思维,来解释中国,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国。

我个人认为,要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减少对中国的认识偏差,中国媒体应主动承担国际传播责任,扮演关键角色,发出更多声音。加大对国际传播的投资,吸引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就能更加主动而创造性地让世界“读懂中国”。

作者|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叶俊妍,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