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的遗言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老战友称:只有两个字

董存瑞的遗言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老战友称:只有两个字

00:00
15:37

“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以血肉之躯固定炸药包,高喊一声之后英勇牺牲。

可是董存瑞的一位老战友却说:“他真正的遗言只有两个字。”

这段英雄事迹早已经家喻户晓,这句热血遗言也曾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然而董存瑞的老战友却反驳了这句遗言的真实性,那么董存瑞的真正遗言究竟是什么?这段英雄事迹究竟是事实还是“纯属虚构”?

影视书写的“虚构”英雄

2010年,一部名为《为了新中国,前进》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台上演。

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书写了“董存瑞”的一生,通过生动的影像、恢弘的场面“重现历史”,将一个英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然而,影视剧情书写出来的,是真正的历史,还是虚构的英雄?

这部电视剧作为一个商业产品无疑非常成功,牢牢抓住了当时的时代热点,播放期间收获了极高热度和如潮好评。

然而,在无数观众的好评声中,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因为这部电视剧中有几乎90%的情节是虚构的。

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根据情节需要进行适当的虚构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部历史题材、讲述英雄人物生平的电视剧,必须尊重历史、尽可能地还原历史。

当虚构情节已经占据整体篇幅的90%,那么这个所谓的英雄,和历史上真正的那个英雄,还是同一个人吗?

在这部电视剧中,除了“董存瑞”这个名字和家喻户晓的“炸碉堡”事件之外,其他的剧情几乎都是虚构的。

甚至为了符合当时的“潮流”,这部剧为“董存瑞”加了一条感情线,增加了一个原创人物——初恋情人秀儿。

这时,这个角色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仅仅只是被冠上了“董存瑞”这个名字而已。

这样的创作,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致敬英雄,而是为了“利用”英雄名声的商业价值,这是对英雄的极不尊重。

这部剧不仅不尊重英雄,在剧情上肆意虚构胡编乱造,也丝毫不尊重历史,甚至“篡改”了中共党章的誓词。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党章和党纲都是不够完善的,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改、最终逐步完善。

而入党誓词虽然在红军时期已经较为规范,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仍然根据不同的形势进行了多次修改,每一个版本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根据史料记载,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是在1947年。

而剧中作为经典场面多次回放的“入党宣誓”中,“董存瑞”念的誓词竟然是“十二大”以后的新版本,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新时代版本。

入党誓词的“篡改”只是一个例子,放眼全剧,类似的胡乱套用、虚构捏造内容比比皆是。

作为一部历史剧,即便不能完全还原历史,也不应该以这样随意、敷衍的态度来“创作”历史,“创造”英雄。

“炸碉堡”是这部电视剧中为数不多的真实情节之一,但这个剧情中却对董存瑞的“遗言”做了改动。

在这部剧出现之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1955的电影《董存瑞》中的台词,几十年来,这句振奋人心的“遗言”已经深入人心。

电视剧将这句话改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而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原版的“遗言”逐渐被人遗忘。

如今再提起董存瑞牺牲前大喊的话,几乎所有人都只会想起演员王宝强高喊的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

在电视剧刚刚播出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对这句台词提出质疑,为了真正的“遗言”是什么而争论不休。

后来没有了争议,“新版本遗言”随着电视剧的热度快速“更新”了人们的记忆,让无数人以为这就是董存瑞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董存瑞的一位战友曾经说起过那段历史,也提到真正的“遗言”其实只有两个字。

影视剧中书写的,是虚构的英雄,而真实的历史更加悲壮,因为那些历史是真真正正地用血色书写、以血肉铸就。

血肉铸就的真正历史

董存瑞的一位战友,曾经亲眼目睹他的壮举。在董存瑞牺牲60周年之际,这位战友用文字写下了当初的历史。也让我们得以通过那篇纪实文字,看到当初的壮烈一幕。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负责解放隆化。其中,6连驻扎在隆化城东北一个名叫土窑子沟的小山村,董存瑞正是其中一员,他是6连6班的班长。

5月中旬末,隆化的战役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只需最后一战,胜利即可顺利解放隆化。这天夜里,6连召开“诸葛亮会”,全员参与讨论接下来的战术。

会议上,董存瑞发言十分积极,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战术建议。这位小班长还不到19岁,在连队却已经有了极高的声望。

战前准备的几天里,董存瑞和战友们一起捆炸药包、做三脚支架。休息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畅想战斗胜利、战争结束后的未来。

战斗即将来临,营地里却常常充满欢声笑语,战士们士气很足,对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信心。

5月24日,6连举行战前誓师动员大会。除了领导讲话鼓舞士气之外,这次大会还有一个重要流程——挂帅点将。

6连的战士们,需要通过竞争评选出几位“将帅”,以爆破组为核心组成“四组一队”。

单论爆破技术,董存瑞一直是连队中的佼佼者,而且他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战斗时英勇无畏,在竞争中毫无悬念地胜出,担任“爆破元帅”。

誓师动员大会非常成功,全连士气高涨,恨不得立刻开始上阵杀敌。

5月25日清晨,战斗正式打响。31师和一个炮兵旅联合进攻苔山,一排大炮轰出,对面的敌人措手不及。

炮兵旅打出第一炮后,我军埋伏在敌军附近的尖刀连立刻配合冲锋,仅用35分钟就拿下了苔山主峰。

此时,6连正在驻地土窑子沟待命。指导员站在山腰的村头望着苔山的方向,边观看战况边向战士们转述。

每当我军的炮火把敌人的碉堡炸飞时,6连的战士们就会齐声欢呼。上午11时,原地待命的6连终于接到了行动命令,接替4连从下洼子村的方向进入战斗。

士兵们从村子快速经过,路程刚刚过半时,前方出现了几道堑壕和一条长长的交通壕,对面则是敌人据守的5个地堡群和4个碉堡。

而这段路地势平坦,掩体非常少,整个连一起从地面直接行进肯定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代连长当机立断,让一个排沿交通壕前进,两个排在交通壕两侧地面攻击,小心前进。一个排进入交通壕,快速有序地前进着。

快到出口时却变故突生,碉堡里的敌人向交通壕沟口猛烈扫射,战士们立刻蹲跪下来,紧靠着壕沟隐蔽身形。

敌人不断向沟口扫射,封锁了战士们的出路。代连长立刻下令,让一人从左侧用机枪射击敌人,另一爆破手趁机冲出去炸东北墙角的大炮楼。

然而,爆破手冲出去仅20多米,就中弹倒下了,第二名爆破手也是如此。

代连长仔细观察后发现,距离壕沟八九十米的右边桥上有个大碉堡,必须先炸掉。

他立刻安排另外两名机枪手封锁右面碉堡的射孔,一名爆破手趁机冲出去炸碉堡。不幸的是,爆破手被碉堡中的敌人发现,密集的子弹打在了他的身上。

至此,我军已经牺牲了3名爆破手。代连长悲痛又自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董存瑞从地面跳了进来,主动请命去炸碉堡。代连长犹豫,董存瑞非常坚决地说道:“我不怕,让我去吧,保证完成任务!”

一名战友投掷了好几颗手榴弹,董存瑞在爆炸后的烟尘掩护下,迅速冲到了桥形碉堡下。

代连长不放心,悄悄探出头来观察情况,突然惊觉董存瑞没带三脚架!接下来的一幕令他目眦欲裂,只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身体紧紧抵在碉堡底部中央,然后拉燃了导火索。

董存瑞最后向交通壕看了一眼,看到战友们探出了头,随时可能被敌人发现,慌忙高喊道:“趴下!”

英雄的传承与守护

那一声“趴下”,是董存瑞喊出的最后一句话,仅仅只有两个字,却饱含着他对战友们的担忧。

接下来的一瞬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飞上半空,随即烟尘四起,探出头的战友们什么也看不见了。

而董存瑞,他以血肉之躯固定炸药包,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担心战友的安危。

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争取了生机,为这场战斗带来了胜利的希望,为革命的成功和未来的新中国书写下了重要的历史篇章。

桥形碉堡被炸飞后,另一名爆破手趁乱迅速冲出,炸毁了学校东北角的大炮楼和围墙,敌人立刻乱成一团。代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全都冲了上去,与另一边的兄弟连一起奋战,仅用了10多分钟就将残敌全部肃清。

这场战斗胜利了,可是没人能开心得起来。战斗过后,遍地残垣,桥形碉堡被炸毁后,干河床里只有一堆破碎的木料和泥灰,壮烈牺牲的董存瑞同志尸骨无存。

不久之后,兵团司令员在11纵队领导的陪同下进城视察,走到隆化中学时,却看到一个班的战士在集体痛哭。司令员上前询问,才在战士们口中听到了董存瑞的事迹。

11纵队的一个领导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攻克隆化后,立刻开展了“向英雄董存瑞学习”的活动。

因为这个领导的举动,董存瑞的壮举才被宣传开来。1948年6月8日,11纵队党委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1955年,电影《董存瑞》上映,这一英雄事迹从此家喻户晓。

在那个时代,人们宣扬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把革命英雄当做精神上的榜样。然而,十年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2006年4月份,《大众电影》杂志采访了《董存瑞》的导演,随后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全盘否认。

文章里说道:“谁也没有亲眼当时的场面,那副场景是在事后根据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当时,那个亲眼目睹董存瑞壮举的战友还没有写出那篇纪实文章,之前关于董存瑞的事迹,都是通过口耳相传。

《大众电影》的文章发表之后,很多媒体敏锐地嗅到了“热点”,纷纷跟风发布类似言论,一时之间,报纸、杂志上充斥着“新说”“真相”等字眼。

已经壮烈牺牲50多年的董存瑞,以一种完全颠覆的形象,再次成为了舆论中心。

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沈文在得知此事后,立刻采取了行动。他组织了一些人,联系、走访董存瑞相关人士,同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批驳不实报道,为董存瑞正名。

紧接着,沈文向县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在联系到董存瑞生前部队以及现存亲属之后,经过多方沟通,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姑息这种贬损英雄的行为。

于是,《大众电影》杂志以及《董存瑞》导演于2007年3月被告上了法庭。

后来,经过漫长的法律程序,原告方胜诉,董存瑞烈士的名誉得以保全。

这起轰轰烈烈的案件在当时引发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因为这起案件背后,反映出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不良风气——“戏说红色经典、恶搞英雄人物”。

在这种风气形成的同时,就意味着人们对英雄的爱戴和敬仰正在消失,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也正在泯灭。

这起案件结束之后,不断有人呼吁出台英烈保护法。从2012年开始,有关部门多次就此事展开讨论。最终,在2018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上,英烈保护法全票通过。

结语

董存瑞以血肉之躯,为战友争取了生机,为战斗争取了胜利希望,他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影视剧中的虚构,还是杂志媒体的贬损,都是对英雄和历史的不尊重。

人民英雄需要仰望,更需要守护和传承。英雄为了国家赴汤蹈火、英勇就义,以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我们是否也应该承担起守护英雄名誉、传承英雄精神的责任?

作者:沧粟

编辑:二爻

参考文献:

1.李芳琴.从《董存瑞》到《集结号》看英雄主义文化的嬗变[J].电影文学,2010:77-79.

2.程抟九.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纪实[C]//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6.

3.余玮.质疑“董存瑞”[J].中国人才,2010:72.

4.符维健.谁最早塑造了董存瑞战斗英雄形象[J].福建党史月刊,2013:31.

5.陈秀强,刘晓.像老班长董存瑞那样立身做事——记沈阳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某部指导员马文浩[J].政工学刊,2009.

6.崔梦蕾,付田娟.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N]. 承德日报,2021-07-12.

7.史料发现董存瑞牺牲前未喊豪言壮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