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京召开,共议残疾人信息权

“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京召开,共议残疾人信息权

00:00
05:49

为深入推进全球信息无障碍传播事业,12月1日下午,在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由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法国、蒙古、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代表,以现场或视频的形式参会,交流分享无障碍建设的国际经验,探讨提升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可行路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无障碍赋能残障人士 全球视角和国际经验”。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展示了该校多年来实施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经验,在国际无障碍信息传播领域走出中国特色。

制作600余部无障碍电影,助推特殊群体信息平等

据介绍,“光明影院”项目系通过在每部电影音响和画面的间隙,插入对画面的讲述,让盲人群体能够领略到电影的魅力。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廖祥忠在致辞中表示,自2017年发起“光明影院”项目至今,800余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制作了600余部无障碍电影,将作品送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送给了全国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

“回顾光明影院的发展,这是一条连接视障朋友的文化盲道……在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是中国人权事业的靓丽名片。”廖祥忠介绍,2020年,中传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无障碍信息研究院,在无障碍政策与文化研究、无障碍视听传播实践、无障碍人才培养、无障碍成果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期望以本次研讨会作为和各国专家学者携手共进的全新起点,共享无障碍文化资源,共促无障碍信息传播建设,共同推动残疾人人权事业多元发展。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建议:总结经验、不断拓展光明影院项目惠及面;深化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汇集资源力量,更好保障特定群体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其表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和交流无时无处不在。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由于身体机能的缺陷,获取信息技能水平不高,互联网应用适配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在信息化时代往往被边缘化,导致数字鸿沟问题的进一步凸显。如何使他们平等和便捷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多年来,中传利用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创办了‘光明影院’项目惠及数百万的盲人朋友,成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公益品牌和无障碍信息传播领域的经典案例,希望以此为契机,组织制作、传播、推广更多优质无障碍影视作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光明影院项目,从而更好满足适当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左锋说道,希望以此促进全社会信息平等,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残联负责人呼吁社会关注残疾人的网络信息权利

“我做残疾人工作将近30年,希望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抛出一块砖,引出大家的玉。”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尤亮认为,残疾人工作的难点在于观念、意识和文化上,他对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工作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信息无障碍专家、北京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曹军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作为盲人群体的一员,在接受采访时他提到了当下这一群体遇到的信息壁垒。“过去我们总强调环境无障碍,修盲道、去台阶,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信息无障碍的不断完善,比如对盲人来说,我们操作手机银行时转一笔账都很困难;尤其很多网站‘滑块’的验证,选择图片的验证,对盲人来说比登天还难。”曹军强调,只有信息无障碍足够普及,才能让残障人士的文化生活、工作更加便捷,他呼吁网站和信息平台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把信息无障碍做得足够智能,才能够逐步拉近残疾人和健全人的距离。

“我们希望把无障碍信息传播的工作,从文化普惠、文化权利提升的视角,助力中国残疾人文化权利提升,消除数字鸿沟和文化鸿沟。”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教授吴炜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无障碍信息传播的实践行动,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提升,在国际传播学研究领域走出中国特色。

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民信息计划”2023-2029年战略方案》,据介绍,该计划旨在解决当下多重数字鸿沟问题,保障并增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基本权益,在人权道德标准和法律框架内建设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的社会。据悉,此次研讨会将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主题研讨会,今后拟按年度就共同关注的主题继续举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