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台媒报道,知名男星周渝民自曝患有人群恐惧症,防备心很重,会避免和人群接触。
周渝民表示,自己喜欢听人讲话,不喜欢变成话语主导者,而是作为聆听者去观察人的个性。报道还称,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习惯全班第一到校,5点半醒来,6点出门,只因为没有办法接受路上有人跟他一起走路。
问及周渝民现在是否克服,他回答:“把工作的我投入成另一个角色,做艺人的我很开心。”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感同身受:
“非常理解仔仔,自卑的人很容易有社恐。我也是,以前读书到时候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爱笑,很酷很冷,其实就是自卑,不愿意成为焦点,只想自己安静在角落呆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说能力的增加以及价值的体现会好很多。”
“我也有这毛病,感觉跟人同行很尴尬。”
“特别理解他,小的时候我也总是低着头贴着墙边走,怕别人看见我。”
“挺能理解的,工作是另一个状态,因为在扮演角色。其实我们日常也有类似,工作时不能完全随心,自己独处就会避免一些不舒服的体验。”
什么是人群恐惧症?网友的这些经历算是病吗?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焦虑障碍科主任唐光政副主任医师给出了回答。
症状、病程和社会功能
三方面诊断“社交恐惧症”
唐光政主任介绍,人群恐惧症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患者在社交场合不愿意讲话,一讲话就开始紧张,可表现为脸红心跳、手抖,同时又怕别人看到他的紧张焦虑,因而回避表达、回避接触,这种属于社交恐惧症的范畴。这类患者是害怕在社交场合中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或害怕被观察的心理障碍。
另一种是患者到人员密集的地方,担心自己会出现极度紧张和恐惧的症状,产生害怕当众出丑但又无法逃离那个场景的情绪,也称为场所恐惧症,有点类似幽闭恐惧症。这类患者不敢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比如剧院、公交车等相对密闭的场所,其害怕的核心点是无法逃离。
对于网友的留言,唐光政表示,有些人在社交场合发言或者与陌生人交流时,出现一定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而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克服,其实大多数并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无需特别治疗。
“真正要诊断为病理性的,临床往往要从患者症状、病程和社会功能这三方面来诊断。如果症状超过半年,且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学习或工作,自己对此又非常痛苦,那就需要尽早到心理门诊进行评估。”唐光政说。
来源 | 封面新闻综合人民网科普、橙柿互动、浙医在线
责编 | 王沫依 实习生 黄明玉
实习编辑 | 黎雨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