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赢得了朝鲜战争,而苏联是最大的输家?

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赢得了朝鲜战争,而苏联是最大的输家?

00:00
10:59

抗美援朝是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它成为中国日后在和平年代获得更多胜利,取得更多成就的基础。

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做过透彻的分析。他认为:这场战争,中国打赢了,苏联却是最大输家。

中国赢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苏联输最惨,这话如何理解呢?

朝鲜战争前的中苏关系

基辛格对朝鲜战争有过评价,按照他的观点,这场战争,美国未取得预期胜利,中国赢了,而苏联是最大输家。

这个结论让很多人困惑,那时候中苏不是盟友吗?两国都支持朝鲜吧?说中国赢了,这个是事实,但作为中国盟友,何来苏联成了最大输家呢?

按照基辛格的分析,在朝鲜战争前,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并非像表面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称兄道弟那般亲密无间。

事实上,当时中苏关系没有那么“铁”。

对于新中国这个新生政权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坚定与苏联站在一起,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不二选择。

要想与苏联达成友好的盟友关系,就势必要先解决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本着这样的想法,中国领导人踏上了访苏之路。

但谈判结果却出乎意料的艰难。

对于中方提出废除民国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新签约时,斯大林的反应让盟国兄弟心凉半截,他直接拒绝了。

他声称,如废除条约英美等国会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问题上搞事情,因此只能做个别修改,不能全部废除。

事关领土主权的大是大非,中方当然不答应了,因此,第一次没谈成。

之后,斯大林就开始搞拖延战术,就是想迫使中国做出妥协,接受那些不平等的条约,让苏联继续享受非法利益。

中方代表当然一清二楚了。由于此次出访受到外界关注,因此时间久了就难免有“不和”传言,苏联就有舆论压力。

迫于压力,斯大林接受重新签约。但在内容条款上双方又有不小的分歧。

在中方据理力争的情况下,双方最终签了一个新协定,规定长春铁路管理权、旅顺港口最迟到1952年全部交还中国,大连行政管理权最迟1950年归还中国。

此外,在协商期间,中方还提出希望苏联为解放台湾提供支持和援助,但斯大林却委婉地表示,苏联不想卷入台海战争。

虽然话没说死,但消极态度昭然若揭。

这次协商,该签的协定签了,该讨论的内容讨论了,中苏关系表上面稳定了,但中方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所谓的盟友关系了。

中国这个思路完全不是想多了,后面苏联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做法,再一次证明它既不尊重中国,也不在乎中国。

在朝鲜统一的问题上,一开始苏联的态度也是不同意,但在与中国签完协定之后,就突然改了主意,并且单独跟朝鲜密谈,敲定武力统一之后,由朝鲜告知中方。

彼时中国正计划统一台湾,但从现实情况考虑,只得放弃,关注与朝鲜挨着的东北这边。

但不管怎么说,事实是中苏还是一起支持朝鲜打了胜仗,那怎么能说,苏联是最大输家呢?

战争苏联成最大输家?

基辛格认为,斯大林对战争在战略上的预测是对的,但对结果的估计完全失准,因此苏联是最大的输家。

这个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先从它为啥突然转念支持朝鲜统一切入,进行分析。

苏联同意朝鲜提出的统一半岛的主张,是为了扩大它的亚洲利益,特别是巩固远东利益。都有哪些利益呢?

比如在半岛的不冻港搞个军事基地,把美国的军事力量挤出去,还能震慑日本,让他安分一点。

再比如与日本争议的岛屿,让日本别惦记了,进而变得没争议了,还可以辐射更远一点的远东地区。

当然,还有一点,与中国协商后,苏联在中国的非法利益已经指望不上了,它想通过半岛战争捞到更多。

斯大林之所以最后下决定,更多的是依据当时美国国务卿的一番言论:朝鲜半岛和台湾并不在美国的远东防御范围内。

他据此判断,即便半岛开战,美国也不会出兵。但战火一引燃,美国立即派兵增援韩国。

美国出兵后,斯大林又做了新的判断。

他认为,美国搞大动作会刺激中国的不安全感,最终会迫使中国介入,而中国一旦参战,意味着中美两国没有和解的可能了。

到时候,招致美国更大孤立的贫穷落后的中国,只能更加坚定地站在苏联这边。

这样下去,苏联以最小的代价,收获了中国这个坚定的盟友,在亚洲的影响力一定会大大增强!

事实上,苏联很早就主动请中国派兵到半岛支援朝鲜。

为了说动中国尽快出兵,斯大林甚至细心地为中方分析出兵的各种利好以及不出兵的各种弊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意味十足。

比如在分析不利情况时,他搬出了中方高度关注的台湾,称如果美国见中国不出兵,就会有恃无恐,得寸进尺,一直霸占台湾。

总之,为了促使中方按照他的战略意图走,斯大林显得特别急切。

当然,中国领导人基于保家卫国的战略利益最后做出了支援朝鲜的决定。但苏联这操作未免有点司马昭之心了。

就像基辛格讲的,从战略理论层面,他战略预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这个预测是基于一个结果,那就是中国败了。

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因素分析,中国似乎没啥胜算,但中国军人最终顽强地控制了战事主动权,美军再也没有取得啥优势。

因此,斯大林对战争结果的判断完全不对:美国没有如他们雄心勃勃的预期那般获胜,反而是中国赢了。

那么,中国还会坚定地倒向苏联这边吗?

苏联确实输惨了

客观讲,在朝鲜战争期间,中苏关系发展一度向好。双方能够彼此尊重,除了战场上密切配合外,苏联还向中方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援助,帮助中国搞国家建设。

比如经济援助方面,苏联以贷款的方式帮助中国建设了156个大项目,同时派出技术工程师提供培训和咨询,甚至还一起合开了股份公司。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也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除了继续提供援助之外,他还打算提前归还大连和旅顺两个港口,中方也积极回应。但这种良好的势头最终被苏联日渐明显的霸权行为毁掉了。

中国不可能接受苏联的指手画脚,更不可能向苏联的霸权屈服。

中断援助、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中国就自己搞建设。

就像基辛格所言,抗美援朝一战,中国军人打出了威望,中国人民打出了信心,中国的国际形象获得了质的转变。

到1960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

在没有苏联提供外援的情况下,中国自己搞出了原子弹、氢弹,一举进入核武大国行列,自此有了应对地缘威胁、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武器。

有了绝杀武器,中国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底气更足了,维护领土主权的底气更足了。

面对苏联在边境不断挑衅,中国军队坚决予以反击。

比如1969年,苏联曾一度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寻衅滋事,甚至搞武装侵袭,中国边防部队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采取反击,武力维护了领土主权完整。

苏联始料未及,这一次边境冲突为中美关系缓和带来了契机。

当时苏联在边境冲突中没占到便宜,就叫嚣着要对中国搞核打击,这个充满火药味的言论把美国惊醒了。

它开始重新审视中、美、苏三国的关系,中苏之间的矛盾有多大?

苏联与中国,哪一个威胁更大?美国政府越来越倾向认为,苏联的威胁更大。

而中国也开始重新思考同样的问题,中苏之间的分歧多大?中美之间的矛盾有多大?美国与苏联,哪一个是更大的威胁?

最终,中美两国领导人不谋而合,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

于是,中美两国在1970年代,达成了历史性的建交共识。中国由此打开了外交新局面,有效化解了来自苏联方面持续不断的压力。

当时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正是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见证者。

回过头来再看那场战争,中国赢了战争,又不止赢了战争,苏联对战争失算,又不仅仅是战事失算。

苏联最大的失算,是对中国的误判。从这个方面看,说它输得最惨有一定道理。

结语

抗美援朝对我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一场战争本身的范畴了。在那之前,我们从未打赢过西方列强。因此,在他们眼里,当时中国还是那个虚弱无力的病夫。

而那一战,国力虚弱的中国,最终打赢了!世界惊呆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中国真正立住了!这样深层的意义,竟然被一位美国人看透了,不得不佩服基辛格作为外交家的智慧。

作者:本草纲目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1.夏庆宇,张文欣.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J].中国军转民,2022,:40-41.

2.焦洪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9.

3.许浩.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考量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2,25:15-22.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