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研发“特种稻”? |天工开问㉓

我们为什么要研发“特种稻”? |天工开问㉓

00:00
06:26

前段时间,“超级稻”因成功完成产量攻关,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被公众所熟知,被视为杂交水稻中的“超级英雄”。

而封面新闻记者在专访该项目相关团队负责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时了解到,其实,杂交水稻“家族”中还有另一类成员值得被关注了解,它们就是能推动“水稻+”模式,助力种稻致富的“特种稻”。

为什么要研发“特种稻”?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分地追求产量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兼顾产量和收益的问题。因为水稻种植是一种经济行为,不能说完全是追求高产,最后不赚钱。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在往特种稻方向转型。”谈到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水稻育种的方向,彭甦这么回答道。

“特种稻”品种创制与应用研究中期工作总结会

“在德昌,有的农户宁愿产量低一点,也不去种超高产的品种。因为虽然产量低点,但他能提前一个月收割,然后马上就能把稻田利用起来种植草莓、鲜食蚕豆等经济作物,经济收益更高。”彭甦科普,因为水稻的生育期,即水稻从播种至成熟收割的天数,是和水稻产量呈正相关的,“超级稻”品种因为产量高,生育期也相对较长,并不能满足所有种稻农户的需求。

因此,研发能契合农户不同种养模式的“特种稻”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更多是往‘特种稻’方向。在满足基本产量水平的同时,用我们的水稻品种去配合比如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的需求。一定要解决种水稻挣钱的问题,这样的品种和模式才有更大的市场价值。”彭甦说道。

天泰优808稻渔专用稻

据他介绍,“特种稻”即是一类可做特殊用途的水稻,例如能和水产养殖很好结合的“稻渔专用稻”,或是能和经济作物种植相配套的水稻品种,“比如粮经复合型模式专用的水稻品种就要求生育期短、米质好,能和轮作的经济作物很好地茬口衔接。”

“水稻+”模式助力种稻致富

采访中,彭甦还向记者介绍了“特种稻”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其团队提出的“水稻+”模式。

这种模式的灵感来源于彭甦团队在探索如何让种粮农民增收致富时的思考。“丰产不是目标,丰收才是目标,不能挣钱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彭甦说道。

“因为效益较低,单纯种粮食作物很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经济作物的收益和附加值是高于粮食的,所以我们需要在保证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腾出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于是我们就提出了‘种稻致富’,即‘水稻+’。”

在“水稻+”模式中,农民们不仅种植水稻,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增值产业”,包括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甚至是作为第二产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

“我们是一个成套的落地解决方案,已经很成熟了。”当问及团队在推广“水稻+”模式时是否会给农民们提供技术帮助,彭甦给予了肯定答案。

稻一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四川省双流县示范基地

并且他表示,团队现在也在和四川省很多产业园区合作打造“种稻致富”示范园,助力农业产业园区升级。“我们想亲自来做给农民们看,向他们展示这种模式不仅能保证粮食的产量,还能通过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的复合种养挣到钱,并且是一个循环农业,还能解决生态环保的问题。”

据彭甦介绍,其实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德昌县就不仅有“超级稻”的超高产攻关项目,也有“特种稻”参与的“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项目,“那个地方就是水稻加我们的设施化水产养殖,然后再加经济作物种植。”

“水稻+水产+经济作物”助力稻田大幅增收

那么,运用“特种稻”的“水稻+”模式实际落地的成效如何呢?“我们现在在尝试的一种模式能做到大春这一季,水稻加水产养殖每亩田的产值可以做到上万元,但是单纯种水稻的话,一亩地大概1500元左右的产值,所以这个增收幅度是巨大的”,彭甦说。

在彭甦团队的“水稻+”水产养殖模式下,他们并没有采取传统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而是在稻田边上规划建设设施养殖场,采用“异位共生”的模式开展稻渔循环种养。“采用设施农业进行养殖,大幅度地提高了水产养殖的密度和产量,每个养殖池都是几千上万斤鱼。”

郫都稻渔种养场

期间,他们还会按照严格、科学的配比来养鱼种稻,以保证种植与养殖的平衡,“假如养的鱼多了,水稻消纳不了它们的排泄物,就可能会形成污染;假如鱼养少了,稻田面积过大,则会导致有机肥不足,需要额外补充肥料,无法实现我们种养循环的初衷。”

而且当水稻收获后,在下一轮种稻的间隙,彭甦团队还会在田间种植经济作物,“水稻收获以后,我们会找能跟水稻很好地茬口衔接的经济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资源,经济作物尽量选择附加值比较高的。比如我们摸索出来的大蒜、羊肚菌、草莓、泽泻等就能跟水稻很好地轮作。这些经济作物一定是1年生的,不能是多年生的,以保证不会影响后续水稻的种植。”

此外,来到现场可以看见,不论是田间还是水产养殖区,都装上了许多收集数据、信息的监测设备,工作人员在电脑、数字大屏上就能实时了解这些区域的相应情况,可谓实现了“数字化种养”。

“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促进‘稻渔双丰收’”项目获奖

“我们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水稻、水产养殖和经济作物的复合种养,实现年产值和经济收益超过单纯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基本农田非粮化的问题。”彭甦总结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