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去世,一个投资界的深度思考者离开了 | 新京报专栏

查理·芒格去世,一个投资界的深度思考者离开了 | 新京报专栏

00:00
05:44

一代投资天才查理·芒格去世。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9日早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其子公司美国商业资讯网站上发布声明表示,查理·芒格于当地时间周二去世。“芒格的家人告知公司,芒格于周二上午在加州一家医院安详去世。”

查理·芒格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主席、“股神”巴菲特一生的黄金搭档。两人合作时间超过60年,其中,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芒格都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的身份协助巴菲特投资。芒格去世后,巴菲特发表声明表示:“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

在过去的45年里,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创造投资神话。这样的业绩,让芒格成为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他的演讲和著作涉及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生活智慧等多个领域,影响了许多投资者。

改变了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人

芒格与巴菲特是老乡,都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人。芒格比巴菲特大6岁多。

大学毕业后,芒格和巴菲特都曾以哈佛大学为目标继续就读。不同的是,巴菲特被哈佛商学院拒收,转到了哥伦比亚商学院,而芒格则顺利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律师。

芒格与巴菲特合作前,有自己的公司,芒格本人主攻房地产律师一职。而这个时候,巴菲特也有自己的公司,叫巴菲特合伙事业有限公司。

巴菲特在1962年看上了一家经营不善、股价低廉的纺织公司,并开始收购其股权。这家纺织公司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

而巴菲特之所以要购买便宜的纺织公司,是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投资理念还深受创业前工作过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的影响,格雷厄姆公司的投资理念是要求“有极宽的安全边界”,就是选择价格低于价值的投资产品,表现在投资操作上就是强调价格便宜。

芒格在这一年开始与巴菲特合作。他认为,巴菲特收购不景气的纺织公司是巨大错误。巴菲特后来回忆:“查理给我的建议很简单:忘记你过去用很低廉的价格买进普通企业的做法,而该用普通的价格买进很好的企业。”

所谓“好的企业”后来被巴菲特形容为有“护城河”的企业。“护城河”一词因而流行于投资界。芒格给巴菲特提的改进建议,最终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最重要的投资哲学。可以说,芒格是改变了巴菲特投资理念、进而改变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命运的人。

把投资融于处世智慧中

芒格向来以见解独到著称。每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巴菲特与芒格的演讲都是备受投资界关注的大事。

芒格曾多次提到过,投资要有“基础的处世智慧”。在他的处世智慧知识体系里,洋洋洒洒涉及了数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等领域,而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对于投资最重要。

这一点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得到了集中表述。比如,对于投资,芒格认为性格、耐心、求知欲很重要,建议“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领域当中”。

对于工作,芒格的建议是,不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不为你不尊敬和敬佩的人工作,只跟你喜欢的人共事。

对于生活,芒格告诫说,期望别太高,要拥有幽默感,要让自己置身于朋友和家人的关爱之中,最重要的是,要适应生活的变化。

以今天来看,芒格的“处世智慧”有些“鸡汤”感,但未尝没有启迪。

人生后期仍看好中国市场

芒格不仅在投资和处世智慧上有“鸡汤”,对于其他事务也不乏直率表达。

芒格曾抨击华盛顿特区的政客们,称两党“都有充满白痴的翅膀,这就是游戏的本质。每隔一段时间,白痴就会控制特区,这当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确实,至少在中美关系上,芒格比华盛顿特区许多政客要理智得多。

在今年的伯克希·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芒格连用三个“愚蠢”来形容一切加剧中美关系紧张的行为。他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好好相处,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中国进行大量自由贸易。

10月30日,芒格参与录制美国知名科技投资类播客《Acquired》的节目时,最后一次表达了他对中国市场看法。

芒格说,“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的前景比几乎任何其他大型经济体要更好。”

对于所谓“中国风险”,芒格说:“‘中国风险’有多大?好吧,这不是一个科学课题,但我不介意不管是18%左右还是多少,我都可以。”

芒格最后说:“如果美国和中国做朋友,中国也会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应该喜欢中国。”

无疑,芒格与巴菲特这一对黄金组合创造的投资神话,不仅是个人的投资理念和人生智慧决定的,也与时代背景、美国的市场环境有关。今年早些时候,芒格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和巴菲特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的确,巴菲特、芒格的时代正在结束,但芒格的处世智慧,以及他对于中美关系这种宏观层面的思考,仍会留有余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