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 中国对外开放为全球合作提供发展机

《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 中国对外开放为全球合作提供发展机

00:00
05:34

11月28日,在首届链博会上《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对外发布。该《报告》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会上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改变,各国企业对于供应链的要求已经从只关注效率变为还要兼顾安全与韧性。

《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提供了四大机遇:即规模超大成长性好的市场机遇、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合作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和各类要素加速聚集的创新机遇。

汽车和化工行业供应链区域化态势明显

《报告》指出,在供应链区域化方面,欧洲、东亚、北美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最为显著。德国、中国、美国分别为区域供应链中心。汽车和化工行业供应链区域化态势明显。

在供应链多元化方面,《报告》指出,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欧洲跨国公司加快供应链多元化步伐,电子产品和纺织品供应链多元化特征进一步显著。”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趋势显著。”《报告》举例称,通信行业供应链数字化程度最高,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业次之,金融业供应链数字化国别差异较大。

《报告》显示,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全球供应链绿色化是大势所趋。但各主要经济体供应链绿色化进展不一。

五大维度构建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

针对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报告》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双边经贸规则、主要经济体国内政策、技术进步、金融服务等五个维度进行阐述。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全球供应链运行的硬件基础,减少全球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行障碍,提升全球供应链响应速度,为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密切协作提供可能。”《报告》指出,多双边经贸规则构筑起全球供应链制度框架。多边经贸规则是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制度基石,在全球范围内降低贸易投资壁垒,区域经济协定加速成员间的供应链合作。

《报告》还认为,主要经济体的国内政策影响全球供应链发展方向。当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时,全球供应链布局成本将会大幅下降;反之,实施脱钩断链政策,就在人为阻碍全球供应链布局。技术进步加速全球供应链创新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方式,使全球供应链出现纵向延长和横向扩维两大新变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在促进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融服务增强了全球供应链发展韧性与活力。”《报告》指出,国际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防范供应链风险,增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的能力。

各国应加强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

《报告》还提出促进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的政策建议。建议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全球供应链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供应链开放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深化共建供应链基础设施,加强物流、通信等有形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实现金融、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坚持包容发展原则,使大中小企业共享全球供应链发展成果和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会上表示,若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还需要从创新体制机制、部署创新链、培养优秀企业家和战略科技人才等三方面入手。

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陈学东表示,要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要持续开展产业技术相关研究,汇聚科技金融产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对标产业技术的短板环节,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对于传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对战略新兴产业和国际战略前沿产业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的链长。”陈学东指出,应鼓励龙头企业团结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生态,解决重大装备的短板卡脖子问题。

最后,陈学东还建议,我国应培养优秀企业家和战略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要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要善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具有科学素养,有洞见未来的能力。对于高阶类人才要加大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