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游戏账号“解脸”?犯法了!四川曾有企业因此被检察机关公诉

帮助游戏账号“解脸”?犯法了!四川曾有企业因此被检察机关公诉

00:00
03:38

破解网络游戏“人脸识别认证”,俗称“解脸”,使未成年人所购游戏账号不受防沉迷规定的限制。然而,人脸识别相关规定出台后,网络上不乏一些帮助“解脸”的行为。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解脸”属于非法破解手段,会受到相关处罚,近年曾有四川的企业因此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中介帮“解脸”绕过监管 买单者不乏未成年人

网络游戏需要实名制认证,未成年人周末、节假日每天玩游戏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这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明确规定,目的就是要求有关平台或游戏运营者用技术手段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

新规发布后,腾讯、网易等各大游戏平台纷纷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开通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专线、建立家长监护平台、严格执行时长时段要求等技术手段,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

但封面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解脸”发现,新政发布后也“催生”了一些不法行当。一些所谓“中介”公开招揽生意,称自己专门负责帮游戏账号“解脸”。比如网友在交易更换游戏账号主人后,登录不上,便可以求助“中介”解脸,中介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社交平台关于解脸的话题

记者咨询一位游戏博主得知,如果是因为换了账号主人或者成年人账号出现问题,是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合理解脸,但打着“解脸”的很多都是骗局。“特别是未成年人上网,账号也是未成年人,是不能申诉的。”该博主告诉记者,因为不能申诉,实际上有不少是未成年人在买单,为了玩游戏便找人“解脸”。

曾有川企被公诉 被诉时才意识到已触犯刑法

记者通过检察机关了解到一个省内的真实案例。2021年,泸州一位市民发现“解脸”失败,而他试图解脸的行为被公安机关监控到。警方通过网络跟踪客服,发现他们采用了购买技术服务的方式把人脸给换掉。

泸州公安对蒋某某等5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进行立案侦查,当地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针对此类犯罪隐蔽性、专业性强,未成年人买家众多的特征,提出全面收集涉案人员“话术引诱”的电子证据。

检察官告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商家本应该尽到不向未成年人出售游戏账号的义务,反复核实身份情况,核实过后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易,留下聊天记录、付款记录凭证。但该商家在发现是未成年人的时候,非但不阻止,反而在利益诱惑下,引导未成年人作假,“要么承认自己是成年人,要么通过脱离平台进行交易,比如说微信、支付宝这些,就受不到法律保护。”

证据显示,这家网络公司为了获利,联系“黑客”破解了网络游戏“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允许未成年人无限制玩网络游戏。异地提供“解脸”技术的“黑客”,已经被湖南省检察机关起诉并被依法处理。而这家寻求黑客破解网络游戏“人脸识别认证”系统的泸州当地公司,也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该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廖某事后交代,直到被起诉,他们才意识到“解脸”是犯罪行为。

检察机关介入后,要求涉案企业全面清查违规销售的账号。所有向未成年人销售的订单,能够联系上家长的或联系上客户的,都予以了退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