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之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设立于1969年的布克奖如今已经具有了很高的文学关注度,尤其是在2014年修改规则后,该奖项可以颁发给所有当年出版的英语小说而不再局限于英国和爱尔兰境内后,布克奖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文学奖项。但在过去的多年里,爱尔兰作家入围和获奖的频率相当频繁,其作品内容大多为关注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系、内部的冲突、欧洲的衰落以及分裂问题等等。在2023年的布克奖结果揭晓之前,从入围书单和评委阵容来看,有不少人猜测今年的布克奖将会继续推陈出新,保罗·林奇的获奖,可以说同时延续了推出新人作家和坚持严肃思考的两个文学判断标准。
获奖的《先知之歌》是一部虚构的反乌托邦小说。在这本小说里,场景设置为爱尔兰境内已经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暴乱,大批大批的人突然消失,幸存的人帮助消失的人照顾家人与孩子,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并等待着曙光的到来。
《先知之歌》的题材来源于保罗·林奇从事文学创作后的一系列思考。在大学毕业后,保罗·林奇的第一份职业并非作家,而是为《星期日论坛报》撰写影评的影评人,但在西西里岛度假的时期,保罗·林奇突然意识到自己必须换个职业,用写作来表达他对爱尔兰社会的观察。随着第一部小说《清晨的红色天空》的出版,林奇正式走上了写作之路。
保罗·林奇的爱尔兰作家身份让他的文学思考大多来源于爱尔兰境内发生的冲突事件。林奇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如今的爱尔兰社会正在朝着危险和分裂的方向发展。但是他的作品又不止局限于爱尔兰境内,小说中所涉及的分裂与暴力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先知之歌》中关于难民的描写,更是呼应了当今巴勒斯坦地区战争的现状。林奇在生活中观察到,欧洲各国对于难民的态度也越来越冰冷,这也促使他写下了这部同时描绘了涌入欧洲的难民生活的书籍,并期望着欧洲能够对难民重新回归宽容的态度。
出自呼应现实的决定?
保罗·林奇的小说中关于现实部分的呼应极有可能是他获奖的最终原因。在本次布克奖的最终评选中,关于最后的获奖书籍,评委们迟迟没能达成一致。身为评委之一的加拿大小说家埃杜吉安表示,评委们并没能达成共识,在6个小时的争论中,评委们一轮又一轮地投票,最终《先知之歌》才艰难胜出。而促使这本书获奖的原因,有可能正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
例如,就在最终评选的几天前,爱尔兰境内发生了暴力袭击儿童的事件,三名儿童在校园门口被用刀刺伤,在袭击事件出现后,爱尔兰警方逮捕了一名嫌疑人,但表示虽然会调查案件,但不会立刻追捕其他嫌疑人。这件事情引起了爱尔兰的骚乱,人们在市中心纵火并砸毁店铺,并打出了“反移民”的抗议口号来反对爱尔兰政府的移民政策。目前,爱尔兰警方认为这件事情背后极有可能是极右势力所组织的阴谋,目的是渲染社会的极右情绪,都柏林政府也要求人们不要轻易听信社交媒体的谣言并保持冷静。保罗·林奇也对这件事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既感到惊讶,又表示其实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这种情绪一直在爱尔兰社会貌似平静的表象下不断积累。
这一系列爱尔兰境内的突发事件极有可能影响了评委们的选择。布克奖评委埃杜吉安表示,在评选小说的过程中,评委们也提及了刚刚发生的“反移民”事件,但最终选择《先知之歌》的最主要原因依旧是它在文学意义上是一部“真正的小说杰作”。评委们认为,这本书的主题不仅凸显了对爱尔兰问题的关注,里面涉及的移民问题也是当今全世界社会必须面对的议题。《观察家报》曾经评论这本书,认为“《先知之歌》呼应了巴勒斯坦、乌克兰和叙利亚的暴力事件,以及所有逃离饱受战争蹂躏国家的人们的经历。”
不过,在过去对《先知之歌》这本书的评价中也存在着质疑的声音,比如安东尼·康明斯在《卫报》的撰文中指出,《先知之歌》更像是作家的思想性实验,它在描绘具体现实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那就是将海外的难民塑造为中产阶级,以此来获取读者对难民的同情;但事实上,海外难民并不仅有中产阶级,还会有很多贫穷以及未受过教育的人。《观察家报》在称赞这本书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点,并委婉地表示“像是仅仅将战争的胶片带入了都柏林这座城市”。这或许是《先知之歌》这本小说唯一的缺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