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就诊量激增:要分流,更需加强投入

儿科就诊量激增:要分流,更需加强投入

00:00
02:52

近期,全国多地多家医院报告儿科就诊量激增,有的儿童专科医院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显示,有的儿科诊室动辄数百名患儿在排号等候,就诊时间已经被排在了24小时之后。有的家长甚至带着露营椅、小帐篷在医院里安营扎寨。

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网站发布的监测周报,2023年第46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怎么一同度过这个难关,缓解当下儿科集中就诊紧张?

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已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国家卫健委还特意提醒家长,当下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

国家卫健委从分级诊疗的政策出发,建议疏导、分流目前的儿科就诊高峰。此外,还需要加强儿科医疗资源的投入,在近年生育放缓的大背景下,儿科医疗资源短板问题容易被忽视。

儿科任务重、回报少,儿科医生很难成为医学生的首选,基层、偏远地区儿科更难招到合格的人才。随着近年新生人口的减少,一些医院不再开设儿科,或者不愿意加大对儿科的资源投入,认为这些资源投入会没有“效益”。2022年,我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是2.2张,尽管较2015年增长了0.27张,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仍有差距。相比成年人,儿童对疾病抵抗能力弱,在传染病流行季更容易产生集中就诊的需求,儿科医疗资源应留有冗余量,并实时动态调整。

当下儿童呼吸道疾病爆发,也反向提示了,充分保障儿童医疗资源,是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孩子病病恹恹,小脸通红,高烧不退,大哭不止,又排不上号,打不上点滴,这太折磨人了,哪怕只是换季时节的暂时性现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特别要求,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从事儿童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生配备水平,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开展10个左右儿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儿童医疗资源短板不能够拖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后腿。

加强儿科力量配置应成为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让患儿更方便地获得专业医疗服务,为家长卸下求医问药的重担,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