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审议通过 专家:空气改善必须与低碳转型结合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审议通过 专家:空气改善必须与低碳转型结合

00:00
06:48

正值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时期,国家出台重要文件。

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当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我国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但末端治理效果已接近极限。下一步,空气质量改善必须要与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的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相结合。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扎实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等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切实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从2013年到2022年

PM2.5平均浓度下降57%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空气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成就。

他表示,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GDP翻了一番的情况下,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3%,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

大气污染有所反弹

“今年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及疫情防控调整后经济活动恢复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有所反弹。”马军对记者说。

11月20日,生态环境部通报10月和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数据显示,1—10月,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1.6%,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7%,较2019年同期下降17.6%。

如何控增量减存量

生态环境部曾回应

针对这一状况,黄润秋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指出,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黄润秋表示,在严控增量上,要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和水路。

在减存量上,加快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公转铁”“公转水”等重大工程,以更大减排量冲抵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要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必须要有行动计划指引

“要想达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必须要有行动计划指引”。马军表示,《计划》特别强调统筹高水平的保护和高质量的发展,也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实现保护。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扩大生产,一方面污染治理要求降低排放,只有走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之路。

“高质量发展不但要实现保护的目的,而且要让绿色低碳转化成发展动力”。马军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异军突起就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名片,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增加了发展潜力和后劲。

大气污染防治如何促进公众参与

专家建议继续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2013年到2022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数减少93%。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共同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氛围。

马军常年从事环保的公众参与工作,他对记者表示,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既需要像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这样自上而下的强力手段,也需要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他回顾,十年前公众对“雾霾”问题的关注推动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级政府、学校,包括媒体、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环境知识与意识普及工作,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民意支持。

“后续出台的一些强有力措施,比如史上最严环保法,还有其他强有力的治污手段、政策,都是由于有强大的民意支持才能推行下去”。马军认为,在当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情况下,防止反弹并继续改善,离不开公众支持,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

马军表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回应不到位,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比如有人认为,反正蓝天白云已经回来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不要那么强有力地去治理。实际情况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真正拐点还没有到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科学认知成为主流,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营造良好氛围。

对于公众广泛参与大气污染防治,马军特别提到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他指出,过去十年来,我国在空气质量和环境监管的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是,近几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在环境信息公开上有所放松,不利于公众知情和社会监督。希望有关地方能继续加强环境信息公开,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

“蓝天保卫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仅靠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黄润秋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曾指出,要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特别是强化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生态环境部门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为人民群众守护好美丽蓝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