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就不能在技术锁定之后,辅助以人工审核呢?
你有过重要短信被屏蔽的情形吗?近日,陕西周至的陈先生因此遇到了一件糟心事。
11月3日,陈先生女儿举办喜宴,早在10月25日,他就点对点给亲朋好友发送了短信。然而,婚礼当天却有很多亲友未到场,事后获悉,原来很多人并未收到他的短信。找到当地联通公司咨询后,初步分析,可能是其发送相同内容的短信数量过多、过于频繁,后台误以为是诈骗短信,自动进行了屏蔽或拦截。
↑陈先生发送的婚宴短信记录
后台一较劲,酒席就空了5桌,直接损失近4000元。该请的请了,该到的却未到。看来,运营商这一拦截策略确实有效,直接就把酒席的规模降了下来。只是,如此大而化之地拦截信息,未免简单粗暴,伤害了那么多人的感情不说,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借助这个节点,有一些人情往来,往往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最看重的事情。如果仅仅因为运营商后台拦截,就把事情搞砸,确实不合情、不合理,让人无奈,也让人愤怒。
电信诈骗信息发布的特征,往往是高频次、广撒网。运营商为了防范电信诈骗,对于发送短信比较频繁,加强监测,并通过技术手段筛选出涉嫌违反规定的短信息进行拦截,就一般情况而言,这当然没什么问题。
但任何事情均有例外,任何技术性措施也应充分考虑到这种例外。尤其是在涉及民众信息交流的问题上,理应多一分审慎,多一分精准,避免因为误伤而给民众带来不便,甚至成为一种信息梗阻,损害民众利益。
在现代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明确对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拦截诈骗短信固然是为了保护公民使之免受非法侵扰,而保障公民信息畅通,同样是为了保护公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二者同等重要。
如果因为拦截诈骗短信,而将有用、必要信息也一并拦截了,则无异于因噎废食,泼脏水把孩子也倒掉了。此前也有过消费者反映,自己组织同学聚会时需要联系大学同学,因为都是陌生号码,一圈电话打下来,手机号码就以涉嫌电信诈骗被停机了,且必须携带身份证去营业厅才能办理恢复。
凡此种种,均属粗疏大条惹的祸,与技术其实没啥关系。技术设定是啥样的,自然会捕捉到啥样的信息。可问题是,技术之外,还应该有人的作为。很简单,为什么就不能在技术锁定之后,辅助以人工审核呢?
尤其是对于点对点发送的信息,更要加强对信息内容、发送人、接收人等方面的审查,避免将正常短信息作为不良信息予以处置,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权。出了事就把责任推给技术、推给后台,更像是一种托词。
一个细节让人玩味。据报道,事发后,联通周至分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请他吃顿饭或者补偿一条烟,后来又说可以退还他30多元的短信费,再往后又说可以给他充500元话费。一个善后,运营商就能拿出这么多“解决方案”,且有着浓浓的土味,那为什么不可以把这种差异化、精准施策的思路,用在改进工作流程上呢?
要看到,像陈先生这样的遭遇,绝非个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也都可能被误伤。与其花式寻求陈先生谅解,不如从精准拦截上寻求破解。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短信通知?真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