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别当“绝望的文盲”,多位知名导演提出建议

演员别当“绝望的文盲”,多位知名导演提出建议

00:00
05:16

不久前,“绝望的文盲”刷屏。央视网发文批评“绝望的文盲”演不好戏,一时间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讨论屡上热搜,成了社交媒体的热梗。

11月23日,在第十六届四川电视节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以及韩志君、阎建钢、杨文军、林楠等众多知名导演就年轻演员的文化修养、对表演的敬畏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高长力提到,年轻演员一定要戒文盲,千万不能觉得我有流量、长得漂亮,就有了金饭碗,“作品,成就,是要靠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的。”

如字面意思所言,“绝望的文盲”往往指的是那些文化储备不足、脑袋空空,对所饰演角色缺乏理解,甚至连剧本都读不明白的演员。当被问及对作品和角色的感悟时,绞尽脑汁也只说出个“不知道”。

在当天的论坛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就提到,他在四川电视节期间和年轻演员们交流时,就特别强调了“六戒”,其中第一条就是戒文盲,“不能觉得我有流量,我长得漂亮,我含着金汤匙出生,就有了金饭碗,不是的。我们的作品,你们的成就,是要靠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的,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向老一辈刻苦学习,要钻研业务。”

“没有理论支撑的编剧是走不远的,没有文学支撑的导演是走不远的,没有文化支撑的演员是走不远的。”创作了《篱笆·女人和狗》的编剧、导演韩志君感慨,不管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都要努力学习,广泛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在广泛的学习基础上,还需要尽量“站得高看得远”。

韩志君回忆,自己非常崇拜的作家柳青、李准、浩然,可以说是写农村题材的大师级人物,他们对生活的熟悉,他们的文化水准,驾驭题材的本领,塑造人物的能力,运用细节的能力都值得学习。但他们也因为个人的认识问题,导致一些作品出现了瑕疵。比如柳青的《创业史》,塑造的梁三老汉非常鲜活。但柳青写农村合作化运动,把是否走合作化道路作为农民革命不革命,前进和落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时过境迁,当我们党重新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对农村合作化有了新的认识的时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的时候,这部作品的美学价值就多多少少地打了一点折扣。”

在韩志君看来,任何作家和导演都很难摆脱环境、时代和各种生活带来的局限,“但是我们尽量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一些前沿性、前瞻性,尤其不要被各种名利所诱惑,特别是不要见钱眼开,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黄金瞳》《谜砂》导演林楠也认为,知识储备、阅读量和对生活的理解就是演员创作的底气。拍历史剧拍年代剧,要的是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拍时装剧要有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你见证过多少个角色,多少个人类性格的侧写?在这一刻你要选择哪一款,这是靠储备,而不是靠技巧,一味地炫技,永远会很尴尬。

演员的文化修养,对于表演有极大的帮助,而对创作的敬畏则是一个演员是否用心的表现。

《离婚律师》《鹤唳华亭》《埃博拉前线》的导演杨文军回忆,他在和演员何赛飞合作时,她每次到现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家一起来“渗透”一下。“渗透”,就是把这场戏要表达的内容、细节,用你自己的生活再去套一遍,看看有哪些我们生活里面更有质感的演法或者台词,怎么碰撞出更新的火化。在拍《鹤唳华亭》的时候,王劲松看剧本的时候,可以在家一整个礼拜不出门。和杨文军有很多合作的老演员王建国也让他感动,每次王建国都会提前几天来剧组,每天拍戏前,也是提早两个小时到现场。到了现场后,他就到处寻找抓手,看有没有这场戏可以用上的地方,“孜孜不倦用他的精神去演好任何一场简单的戏,都是非常用心对待的。”

《尘埃落定》《人生路遥》《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电视剧的导演阎建钢也对年轻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当你还没有成为有影响力的演员,不具备挑选别人的资格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先保就业,管它什么戏,有戏就上,当群众演员也去,跟组也去,“没有这样一种态度和对机会的认知,哪来的可能?不放过今天的每一个机会,踏踏实实地,没有机会的时候好好学习,丰富自己,做好准备,等待机会的降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