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破绿电面临的困局?试水中的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期待更大作为

可破绿电面临的困局?试水中的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期待更大作为

00:00
05:06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已经突破13亿千瓦,占比达48.8%。其中,风光发电装机量占到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65%。然而,在绿电的使用中,从上网到消纳,再到发挥生态环境的绿色功效,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理顺的问题。如何保障绿电的合理售卖并实现其环境价值?

11月23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报告梳理分析了中国绿色电力交易的最新进展与挑战,介绍了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作为新型绿电交易模式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优势,并探讨了其在电力市场落地应用的先决条件及政策建议,旨在为扩大绿色电力消费、加强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电力市场有必要引入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作为长期购电协议的一种形式,指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签订多年期双边购电协议后,电力用户与售电公司签订背靠背的镜像协议,授权售电公司负责购买平衡电力并为此支付管理费用。

清华四川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研究所副所长蔡元纪表示:“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为中国绿电交易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它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年绿色电力交易的框架下,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合理降低并有效分摊可再生能源交易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互联网科技、制造业与汽车行业的绿电交易规模不断创下新高。然而,绿电交易模式较为单一,交易周期仍以年度交易为主,多年期绿电交易非常少见。目前,制约绿电交易迈向长周期发展的因素诸多,其中发用两侧市场主体面临的多重市场风险尤为突出,例如电价波动与电量偏差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失。而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易避险工具,对于推动长期购电协议的多元化良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报告强调,中国电力市场有必要引入以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为代表的交易模式。在该模式下,发用双方通过中长期市场签订交易合同,提前锁定合约周期内的电力价格与交易电量,以长期可预见的营收或成本,对冲现货市场可能的电价波动所带来的交易风险;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长期购电协议模式,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引入售电公司作为中间方,提供负荷管理与平衡服务,充分发挥售电公司的资源调节和托管运营能力,同时减轻发用两侧的风险与负担,有效降低交易难度。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可完善绿色电力定价体系

报告所访谈的市场主体表示,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模式能带来多重价值与意义。

其一,助力电力用户锁定绿色电力成本与供给,提升电价结构的透明度与可见性,增加绿色电力采购的额外性。

其二,为发电企业提供稳定的电价收入预期、拓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及降低运营风险。

其三,多元化售电公司的营收模式,促进其从代理购售电业务向灵活性资源调节业务融合发展。

在推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方面,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不仅能够体现可再生能源的调节成本,完善绿色电力定价体系,而且能有效通过市场化手段分摊电网平衡风险与成本,促进辅助服务市场与灵活性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为企业参与绿电交易、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消费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吕歆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在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需求侧是拉动绿电消费与完善绿电市场化机制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期待以嵌套式购电协议为代表的新型交易模式的落地和成长,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绿电消费的信心和目标。”

为了加速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落地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报告提出了完善绿色电力定价机制、推动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建设、理顺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下多方主体的权责划分、履约监管、风险预警等相关建议。报告同时鼓励用电企业应尽快设立100%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包括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在内的多种绿色电力交易模式。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