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意见》对产品碳足迹管理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工作举措,并明确了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
《意见》强调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在确保方法统一和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上,行业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关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在注明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法合规收集整理本行业相关数据资源,发布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此外,考虑到目前国际数据库普遍高估我国电力排放因子等背景数据,《意见》提出鼓励国际数据库与国内运营主体开展合作,据实更新相关背景数据的任务要求。
气候未来创始人、《碳中和时代》作者汪军分析,《意见》中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参与此举说明未来具体到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将会是各行业百花齐放,对行业发展非常有利。
事实上,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能够有力支撑消费端节能降碳。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共同发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我国当前的“双碳”政策体系看,政策发力点主要以生产端为主、消费端为辅,这也是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
汪军预测,产品碳足迹体系的建设是以碳足迹为基础的商业体系的前提,其不但在建设过程中会需要大量的双碳人才,建成以后更是可能在这个基础设施上产生很多的新产业。可以说碳足迹体系的建设为双碳业务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在这个赛道上可能会产生新的独角兽公司。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