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法治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群众在办证过程中还存在着提供证明材料多、办证时间长等问题,司法部在推动公证便民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对于上述问题,司法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局长刘长春介绍,近年来,司法部聚焦群众在办理公证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证明材料清单管理等一批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办理公证中的法治获得感。
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局长刘长春 图据国新网
刘长春介绍说,一是持续精减公证证明材料。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理公证材料繁琐问题,司法部全面梳理地方出台的公证证明材料清单,能减的尽量减;公证机构能够通过主动核查或者通过政务信息共享方式获得的证明材料,不再让当事人提供;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事项中涉及的一些辅助性证明材料,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通过梳理,今年6月向社会公布了规范33类81项证明材料清单,删减了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删减证明达29.3%,有效解决了证明“我是我、你是你”等循环证明、无谓证明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是不断优化公证服务手段。围绕服务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司法部部署各地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公证与领事认证协同联办机制,做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打通公证认证“最后一公里”。开展“互联网+公证”,推进部分公证事项“跨省通办”。遴选了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满足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公证服务需求。
三是有效降低群众办证负担。完善公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关系民生的基本公证服务项目,指导各地对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今年以来,已经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1.1万余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