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诗歌奖|年度诗评家王士强:互联网重塑了整个的诗歌生态系统

草堂诗歌奖|年度诗评家王士强:互联网重塑了整个的诗歌生态系统

00:00
09:12

传承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精神,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由《草堂》诗刊社与成都商报社主办的第六届草堂诗歌奖今日颁出。诗评家王士强凭借作品《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盘峰论争:语词的交锋》,获得“年度诗评家”奖项。

王士强 /授奖词

年度诗评家奖

王士强的文字平易、清晰而不乏灵逸、跃动,他注重历史语境的梳理与辨析,探究论说对象的期求与奥秘,知人论世,知人论诗,既有敏锐、独到的发现,做到“入乎其内”,又有反思性和超越性,做到“出乎其外”。面对诗歌史、大时代,他冷静地保持足够的距离;面对诗人、诗歌现场,他热情地付出情感的投注与关切。他的评论贴近对象,查问真相,步步推进,同时亦有情怀,有温度,有诗性的自由与飞扬。

王士强说,诗歌界虽然一直比较“热闹”,聚讼纷纭,但真正能够构成事件,具有文学史、诗歌史意义的,却也不多。他此次的获奖作品,敏锐地关注到了发生于世纪之交的“盘峰论争”的重要之处,认为它是“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之间矛盾的爆发,表征着关于“90年代诗歌”不同观念、不同立场的分裂,也颠覆了诗坛的既存格局,推助了年轻诗人的成长。

王士强 图据受访者

红星新闻:你的作品中提到,新兴传播媒介互联网的加持把中国诗歌推进到了一个野蛮生长、固然有些“失序”却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阶段。现在其实很多年轻人也写诗,但与传统诗歌不同,他们会在社交平台上写诗,在视频评论区、弹幕上写诗,这些诗歌常常因更加贴近生活而更具有写实性。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些“口水诗”“打油诗”,不具备诗歌的美感。你如何看待如今年轻人的互联网诗歌?

王士强:我觉得对于21世纪的中国新诗而言,最大的改变因素应该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形塑、重组了整个的诗歌生态系统,诗歌的传播、评价甚至写作、生产与互联网产生之前相比较已经有了诸多本质化的区别,促进了诗歌创造力的释放和诗歌美学的发展演变,其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看,这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当然,问题也有另一方面,互联网确实也带来了诗歌门槛的降低和很多的乱象,但我还是认为,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阶段性的问题。至于你说的年轻人的这种社交平台、评论区、弹幕写诗,我觉得是好事,这里面可能相当比例的确是口水诗、打油诗,是一种自发的情感抒发,但是,没有关系,也许有的人就从这样的书写中逐渐找到写作的乐趣并进入到严肃写作、艺术创作的范畴呢。即使只是一种游戏,能够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我觉得至少说明他对诗歌有喜好、偏爱,他有一颗诗心,那也是好的。

红星新闻:你觉得诗歌需要变得更加大众和民间吗?

王士强:这个问题谈起来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当今时代的诗歌确实比较小众化,诗歌的读者很少,不少的诗也确实比较晦涩难懂,在这个意义上,诗歌确实应该更加大众化一些、应该靠近、走进民间,需要更接地气、与更多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关联,这样诗歌才能更有生命力和活力。但是另一方面,诗歌的小众化在世界范围内其实也是一种普遍趋势,当代诗歌所面对的问题、处理的问题、语言表达的方式等等确实是需要一定门槛的,甚至是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是比较精英化的,在这个意义上当今时代的诗歌可能又很难完全地大众化和民间化。

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向度值得注意:一,诗歌不应与社会生活、公众生活脱节,确实应该呼唤更多能够为大众所欣赏、所传播、所喜闻乐见的诗歌出现;二,诗歌应该多种多样、百花齐放,既可以有大众化的诗歌,也可以有小众化、个人化的诗歌,它们各有价值和意义。

红星新闻:你觉得诗歌对于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诗歌离自己很远,它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王士强: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是一个民族语言最为精粹的部分,这一点我想只要人类还存在便不会改变。中国古典诗歌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新诗与之似乎没有可比性,但应该看到古诗那是经数千年的淘洗而留存下来的,“新诗”再过若干年、几百年、几千年,也一定会成为“古诗”,其中最为优秀的部分也一定会一代代流传下去,成为民族文化记忆中最为基础、最为美好的一部分。诗歌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不一而足,不好一概而论,同时也不必强求。总的来说,读一读诗,是对个人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滋养,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智慧、更完整的人,而这,是重要的。

红星新闻:你觉得诗歌批评对于诗歌有什么意义?你的诗歌批评理想是什么?

王士强:好的诗歌批评对于诗歌发展当然是有意义的,它是一种引领、一种召唤、一种存优汰劣、去伪存真。好的诗歌批评、伟大的诗歌批评和好的诗歌文本、伟大的诗歌文本是同等重要的,当然,也是同等稀缺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至于我自己的诗歌批评,实事求是地说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诗歌批评的才能,不知道自己的审美感受力是否准确,不知道自己对诗的理解是否存在重大偏颇,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等等等等,我正是在这样的犹疑与彷徨中从事自己的工作的。

至于说自己在诗歌批评方面的追求,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是及物、真实、有效的,不人云亦云,不哗众取宠,希望它能够有思想、有观点、有情怀、有境界,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辞采和诗性,等等。当然,那只能是一种“理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离理想中的文字近那么一点点。人到中年,内心惶惑,会发现一个人的一生所能做的事情恐怕着实并不多,我对自己的期待是:努力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写一点有意义的文字。

红星新闻:作为批评家,在你心中,怎样的诗可以被称为好诗?

王士强:我是一个“杂食动物”,喜欢的诗没有一定之规,风格上多种多样。就个人的阅读而言,我觉得好诗至少应该能够给自己一些触动,不管是内容、观念、认知方面,或者语言、修辞、形式、技艺方面,或者其他的什么方面,总之要对自己有所触动才可能成为好诗,如果在很多方面都与自己形成触动和感应,让人眼前一亮,那无疑便是更好的诗,优秀或者卓越的诗。

红星新闻:有人说成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草堂诗歌奖也在成都办第六届了,你觉得诗歌对一座城市有怎样的影响?

王士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成都是一座有着独特文化底蕴和诗歌传统的城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诗歌之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草堂诗歌奖设立的短短几年间,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好评和尊重,其专业性有目共睹,已然成为成都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假以时日,它一定会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成都的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士强,1979年生,山东临沂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诗探索》主编助理。出版著作《诗歌的重量》《烛火与星光》《消费时代的诗意与自由——新世纪诗歌勘察》等,曾获扬子江诗学奖、澄迈·诗探索奖理论批评奖等奖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