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OpenAI“政变”,事关生成式AI未来

评论丨OpenAI“政变”,事关生成式AI未来

00:00
04:17

这事实上也是一项新技术背后的底层分歧:当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出现了,我们如何最大程度地释放其便利、并控制其风险?

相信很多人这两天都沉迷于OpenAI的“政变”现实连续剧之中。

因开发ChatGPT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几天内上演了反转与再反转:先是CEO山姆·奥特曼被董事会开除,随后一度传出消息,奥特曼周一要重返OpenAI;再后来,在OpenAI约770名员工中,至少743人写联名信要求现任董事会辞职、让奥特曼回归。而最新消息是,微软宣布奥特曼不会回到OpenAI,而是在微软带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团队。

尽管这起纷争到现在似乎仍没有休止的迹象,但一个新的问题已经出现:如果代表着AI引领者的OpenAI正在发生如此巨大的震荡,是否意味着2023年以来的生成式AI浪潮可能也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

对于这次OpenAI管理层的巨大变化有诸多猜测。其中最为“离谱”的是,下一代GPT已经进化出“惊天动地”的能力,可能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智能体,所以激进派和谨慎派之间,自由派和责任派之间,产生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决斗。

这一猜测按照概率来说,不大可能是现实,但并不妨碍我们借助此视角来理解这一事件。OpenAI这起惊心动魄的“政变”,实则暴露的是当下人工智能行业保守派与激进派两大阵营间路线的分歧。尽管动荡还在持续,但矛盾中心已经非常明显——以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为代表的保守派,目前认为应该更关注AGI技术的风险性,他们认为这事关“人类福祉”;而以这次“政变”旋涡中央的奥特曼为首的激进派,则被认为是更擅长借助一系列的资本化手段与产品迭代,推动AI的商业化应用。

这事实上也是一项新技术背后的底层分歧:当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出现了,我们如何最大程度地释放其便利、并控制其风险?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在这起“政变”之前,OpenAI前CEO奥特曼被科技媒体贴上的标签,更多是AI届的奥本海默。奥本海默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他为人类打开了核能应用的新世界,当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这个视角也不难看出,人们对于AI技术的担忧和顾虑。

自2023年初ChatGPT成为现象级应用,生成式AI正快速改变我们的世界。相比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这次显然不一样。在这一年中,科学界企业界已经数度发起AI风险联合声明——

今年3月,包括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本吉奥和罗素在内的数万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今年5月,美国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心在其官网发布一封联名公开信,称AI堪比“大流行病和核战争”,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灭绝风险。

显然,这一存在已久的争议目前已经具化到了OpenAI的公司内部战略决策中。尽管全球竞争者都在奋起追赶,但目前依然没有公司能够超越OpenAI。即便OpenAI发生此次“政变”,但在肉眼可见的一段时期内,这家公司依然会是全球生成式AI的引领者。

也正因此,OpenAI公司的决策权将在谁手里、山姆·奥特曼的去向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未来。他们能否回到谈判桌、重新达成共识,也必然会影响到生成式AI的进化速度。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