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享——太极内功十三势(上)

极享——太极内功十三势(上)

00:00
23:32

太极内功十三势

——深圳武术协会骨干研修讲座

(2019年8月2日深圳)

深圳是个充满了活力的开放城市。今天深圳市武术协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组织、举办这个讲座,李慈成主席告诉我,深圳武术协会骨干基本都来了,还有不少教师、学生。来到校园感觉很亲切。我过去曾经在大学进行过武术的组织推广工作。

今天这个讲座有两层含义。我被聘为深圳武术协会的荣誉主席,曾经答应过李慈成主席,与深圳市武术协会的朋友们做一次交流,这次算是完成这个承诺,这是其一。另外,就是这几天世界太极拳网“太学堂”在深圳举办苏自芳内家功夫研修班,这也是给学员们做一次讲座。“太学堂”是世界太极拳网的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修养太极人才,传承太极文化。

今天这个讲座我想了一下讲什么,这两天也搜集了一下意见,大家希望能听一些与实践关系比较密切的,特别是太极内练的有关内容。那么我就讲一下“太极内功十三势”,与太极内功相关的十三个字。

我觉得最核心的技术,不管哪派、什么套路,都有一个特别核心的内容,就是关于它的内在的练习方法,也是我们通常讲的“内功”,关于内功的概念和练法很庞杂,也有很多的误区。

我们在很多场合,听到一些人讲,练太极拳不要练成“花架子”,这个事情其实要客观看待。“花架子”其实也不错,练拳练得好看些有啥不好呢?总不能故意去练得难看吧?只是单纯地练“花架子”不好。也就是说,拳架子没有内容,没有内涵不好,并不是架子好看有问题。我们通常讲到练太极拳,不要停留在表面文章,“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要练太极拳的内功。

练内功是要有真传的,还要自己下功夫。体验到了才知道,哦,原来如此。很多人对于内功的理解,很片面、很表面,有很大的偏差,甚至在一些习练太极拳几十年的人当中也存在一些关于内功的误区。

所以对于太极拳内功的认识,我觉得有必要从根本概念上了解它。其实内功并不复杂,太极拳的内和外从来就是合在一起的。不是说太极拳这里有一个“内”,那里有个“外”,我们分别练完了“外”再去练“内”,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太极拳就一个动作,没有内外之分,比如“云手”,它既有内又有外,内和外是合在一起的。

所以不要想着我先练几年的拳架子,然后再去练内功,把“内”灌进架子中。如果太极拳的拳架从一开始你练对了、练准确了的话,它一定是有内功的,从开始就内外如一,“不二”。看我们传统拳论讲的一些东西,就是讲一个道理——“拳架子”就是内功。怎么练“虚灵顶劲”“舌抵上腭”“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这些都是内功的练法。

拳架子就要找内外合一的东西。可能老师给你调一个“手挥琵琶”,让你手高一点、低一点,你动作不合适,这个拳的气感就没有了。内功都是架子里的东西,所以不要认为它是单独的体系。我们说太极拳是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从练拳一开始就应该找这个东西。

这就涉及太极拳主要修炼的内容是什么?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主要的作用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我认为太极拳对当代社会来说,它最主要的修练作用有三大方面。

第一个作用是“培元固本”。培养人体的元气,有了充实的元气,你才能有你的气质。如果你的“元”很虚弱,你这个人是立不起来、撑不起来的。你人往那一站,气质的感觉不一样,太极拳培元固本做好了,你才能有气势。所以太极拳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要培元固本。你练拳的过程中,要看是不是达到这样的作用、是不是有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练的。

第二个作用是“优化结构”。优化包括身、心两方面的结构,调节身体的结构,调整心理的结构。身心互相的融合搭配与否也是优化的目标。我们现代人很多的病,比如抑郁症等,都是由于压力给身心带来不平衡造成的。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优化结构的变化趋势,你现在是一个健康结构,我们优化它以后,是向着一种好的趋势来变深圳讲座会场化。一种好的趋势建立以后,它可以不断地积蓄能量,不断地带来健康的能量。即使你这个人现在很健康,结构不优化,变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乱,那你用不了多久也会出问题。所以,太极拳就是通过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动静相生等练习方法,来优化你的身心结构。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只要你练对了,身心的状态是越来越好的。

优化身心结构的核心点在于四个字--动态平衡。各门各派太极拳的共同要旨,如果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就是动态平衡。阴阳相合是动态平衡,刚柔相济也是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才能产生一种持久的平衡效应。如果你是静态的平衡,一旦一方平衡被打破,另一方一定也会失衡,就造成整个系统的紊乱。太极拳是中国古人一项了不起的智慧成果,它建立了一套动态平衡的机制。太极拳就是体现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生命观中动态平衡机制的实践方法。

第三个作用就是构建“智慧模型”。太极拳不仅是一个“形”的操作,还要有“意”的练习,有整个思维的参与。所以,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文化、太极理论的一种形体实践,它把中国人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概括为我们中国文化关于生命观的一套体系,比如阴阳体系、五行体系、八卦体系等,这些融合在一起就体现了它的智慧,太极拳处处都表现这种智慧的东西。比如“如封似闭”,简单的几个动作里就包括了很多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太极拳最后修炼的就是心性,是构建一种智慧模型。这个智慧模型包括健康智慧、生存智慧、发展智慧等,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家庭生活、我们的事业上,应用到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比如《孙子兵法》就是阴阳太极理论的军事应用,中医就是阴阳太极理论的医学应用。功夫是什么?不仅仅是一拳一脚的技术,古代拳论讲“拳”者,“权”也,这个“权”就是动态平衡。

所以,在了解太极拳内功习练方法之前,对内功的含义和它的功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对太极内功的习练内容有一个精确的把握。太极拳内功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如果在大学开课可以讲几年,但是简单地说,太极内功有三大元素,大家要重点研修的太极内功的三大元素,一个是“气”,一个是“意”,还有一个是“势”。

“气”是什么?如果写书,专门讲“气”可以写厚厚一大本。简单来说,“气”首先是一种感觉。有人说,练太极拳得气如何如何难,其实很简单,练对了,5分钟就可以感觉到“气”,手上、身上都有感觉,如手指发胀、腹部发热、脚下发热等感觉。一个拳势往那一摆,头顶百会,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内收,圆裆松胯,脚底涌泉穴轻轻一抓地,然后松开,上下贯通,这些要领做到了,马上气感就来了,这是最简单的感觉。

再一点,“气”是一种联系。我们中医里面有很多种气,太极拳里也有很多种气,拳论说“气遍周身不稍滞”,要把气运到全身,“气”是联系身体各大器官、各大系统、各个部分的一种连带的介质媒体。你有了这个“气”,就能把你所有太极拳的动作贯穿在一起。

第三点,“气”代表一种功能。你的气强不强啊,纯净不纯净啊,杂不杂呀,这代表你的功能层次不一样。

第二个元素是“意”。太极拳里大家经常看到讲“意”的很多,比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处处都有。国外有些翻译甚至说太极拳是“意识体操”,都强调这个“意”。有这个“意”的参与是中国内家功夫的一大特点,跟别的锻炼方式不一样,其他方式没有这种“气”“形”“意”这么完整的结合。

“意”首先是一种主动性、引导性的思维活动。太极拳中的“意”有一个特点,它是若有若无的。这是我们太极里讲的一个宗旨,在练习太极内功当中,这个“意”不能太重。“意”太重你没法人静。比如“意守丹田”,不是让你死守丹田部位,不是使劲地想,如果使劲长时间地想是要出问题的。太极拳中的“意”叫作是“绵绵若存”“恍兮惚兮”的那种状态。练拳当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你要记忆太极拳的动作,你肯定是要用“意”的,开始是“我练拳”,到了高级阶段是“拳练我”。什么叫“拳练我”?就是你进人那个状态,拳是与你相合的。你不用专门用很强的意识去引导,它就会引导着你走。你建立了一种良性的驱动模型,举势自然地带动着你去走。那个时候意识越来越淡化了,到最后是没有的。

第三个元素是“势”。“势”是在“式”的基础上洋溢出来的“场”。太极拳当中有很多误区,大家常说的太极拳是体弱多病的人练的,老年人练的,这是误区。太极拳里还有一些误区,其中对“形”的轻视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我们讲内功是强调内外如一,但不是说这个“形”不重要。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层次高、功夫深,就说练内功那个“形”就没关系,其实这个“形”非常重要,轻视不得,“形”的完整呈现就是“式”,动态的“式”、有内涵的“式”就是“势”。特别是开始练的时候,你必须得下苦功夫把这个“形”给打扎实了,这个模型建立了,一点不能偏差。因为你这个“形”对了,你装这个“气”,装内功的容器才对,你才能装得多、装得好、装得纯净,而且建立起一种开放的结构。如果你这个动作错了,后边就相反了。所以,你“形”对了才能有内功。有的人说重“意”不重“形”,重“内”不重“外”,这个是有偏差的。开始你把“式”打好了,事半功倍;相反的,一开始“式”如果做得不好,你回过头来再找,那麻烦就大了。过去讲“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形”一旦对了以后,跟内功相结合,它就形成一种“势”,你有了内功一定会有这个“势”。相反,如果你没有这个“势”,你就不会有很好的内功基础。“势”是什么?形神相合乃为“势”。你说光练一个动作,一个“单鞭”在这儿摆得挺好看,挺端正,但是你里边没有神,就出不来“势”。你这个动作摆到那神完气足,这个时候你既有了“形”,又有了神,这个“势”才能出得来。

这个“势”就是内外结合的体现。你看很多老一辈的拳家练拳,造诣深厚的都有“势”,陈发科先生、杨澄甫先生、董英杰先生、吴鉴泉先生、李雅轩先生等,他们留下了很多拳照,都有一股“势”在里边,没有火气,没有那种张牙舞爪的感觉,那个气势很大、很磅礴、很浑厚,这就叫神形相合,将内在的东西衍生出来。比如书法,一开始宣纸、墨分开,是没有生机的两个东西,但是经过书法家的创作,墨与宣纸相结合,凝聚了书法家的修为,一写出来满纸云烟、满目气象,书法之“势”就出来了。练拳也是这样,通过练拳把你内在的东西洋溢出来,这就是你的拳“势”。所以我们打拳人如果练得有“势”,就有内功,越练,气势越饱满,这是你旺盛生命力的一种基础和形态。

判断一个拳家功夫高低,有没有“势”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练得精神很萎靡,一定是没有练好。在练拳过程中,这种内在的“势”也逐渐衍化成他人格的一部分,他的自信、自强与自尊。所以太极拳练得好的人,一定有贵族气象,一定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势”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变化趋势。太极拳有一句话叫“随曲就伸”,我跟当代一些太极优秀名家的对话录三部曲图书第一本书名用的就是这个词,它讲的就是变化趋势。通过练太极拳,你对你自身越来越了解。我们很多时候对于自身是不了解的,你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心理状况。很多时候你是感觉不到你身体的变化的,你的肢体、你的内脏的状况你没有时间静下来细细体察它们。当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通过一些动作来牵动经脉,你会感觉到身体的很多部分它舒服不舒服?它是一种什么状态?所以通过练太极拳你会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它然后逐步地把握它,逐渐改善它。所以,我们中国古代的养生学里有一句话叫“我命在我不在天”。

“势”就是一种这个状态。用一句物理学上的话讲就叫“场”。我们通常说的气场就是一种综合性状态。几大太极流派,开始的“场”有所不同,但是到了一定层面,到了高级阶段,这些场又是统一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你练不同流派的拳,是有不同的场的;练同一个流派的拳,在不同的阶段,这个“场”也是不一样的。但到了高级阶段,太极拳的“场”又是一样的,就是“刚柔相济”“混元一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