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毕业9年后,再来审视人大附中
 2110

145.毕业9年后,再来审视人大附中

00:00
01:29:58

【本期嘉宾】杨照雨、童辉、张凯

杨照雨(前互联网大厂战略、VC 投资)

童辉(纪录片导演、剪辑师,自由撰稿人)

张凯(医院集团医疗管理工作打工人,前三甲医院外科住院医师)

主播:潘乱(「乱翻书」主理人)

【时间线】

02:43 那个年代奥数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选拔方式

06:17 在10多年前全民卷奥数的背景下,作为被“鸡”的娃有什么想法?

07:36 作为K12公立教育鸡娃的顶点,人大附中的家长们有哪些教育观念?

10:58 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和美国Phillips Exeter Academy相比,有啥差别?

15:59「人大附中列出来的校友荣誉,全是 18 岁以前获得的。」

20:21 在学神、学霸、学渣和学弱中间,不费力气霸占前几名的学神最受尊崇

23:18 「我们跟衡水中学区别没有那么大,都是掐尖,最终都是去上好学校,只是因为我们掌握的资源多一些。」

28:23 海淀黄庄、河北衡水和安徽毛毯厂其实都是相似逻辑

32:20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人大附中的同学如何看待拼天赋VS拼努力?

38:42 人大附中学生的终点是清北还是藤校?选择依据?

42:27 从人大附的理科竞赛班中走出来,为什么大学会选择读文科?

45:35 如何看待国内高考和去美国读本科的选择?

48:13 在人大附的高中三年,做了什么?收获是什么?

55:39 人大附中的校友们毕业后在从事什么工作?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62:04 人大附的“出厂设置”,对后来职业生涯中有什么帮助吗?

67:27 人大附中的身份,会不会在某些时刻成为一种自我枷锁?

67:31 「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之前所消耗的那些资源有多么珍贵!」

72:38 毕业9年反思自己的中学经历,有什么最大的感悟?

78:31 什么时候开始了找自己,找意义感,到底什么是有意义的?

84:37 「博采众家固然甚妙,但也难免驳而不纯,你最擅长的到底是哪一门功夫?」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结尾音乐:Mount Dreams – Wolfs

【相关推荐】

1、 本节目第68期:我们二本学生这些年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d2930f64f141ad81501383


【关于「乱翻书」】

「乱翻书」是一档关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的圆桌对话节目。关心How和Why,以及少有人注意到的What。内容主要方向是科技考古、行业观察和前沿思考,研究公司的兴衰循环,希望能够为你带来信息增量。

「乱翻书」主理人是潘乱,代表作品有《腾讯没有梦想》、字节跳动/快手早期关键节点的系列特写。

【关于主播】

即刻/视频号/B站/抖音:潘乱

公众号/播客:乱翻书

微信公众号:乱翻书

视频号:潘乱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 tongxing717

本期编辑:怀杭


用户评论
  • 冬_hy0

    人大附中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去清华的也就70人。1300万人的北京清华入取名额350人,也就百分之二十。本溪高中,在5000万人的辽宁,辽宁入取名额70人,每年也有十几个人去清华了。比比人大附中算什么

  • 风之行雄星

    听到人大附中的这期节目,真是触动了我很深。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我也深感教育的重要性。虽然我没有选择一直留在数学竞赛的环境中,但我理解那些选择这条路的人。比如,去北大物院深造也是一条正常的路径。我愿意跳出来冷眼旁观,但我也理解那些向往去美国读书的家长。因为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出国是一种向上的向往,是我们的教育观念的一部分。不出去看看,总觉得不够完整

  • 中国电司人家

    孩子们,不管你们是正在上学还是已经毕业很久了,我觉得这期节目真的很值得一听。听着这些年过去了,自己在职业选择上踩过的坑,我不禁感慨万分。在这个充满选择的社会,安全路线真的很吸引人,但有时候走出舒适区才是人生的关键。被标签束缚住自己,带来的只是更多的失望。所以,不怕踩坑,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 呱的小的的的

    听着太真实了,我也有过选择恐惧症,每次都在不同选择之间挣扎。现在听到你说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扎根下来,我也想好好改掉自己的惰性,勇敢面对选择

  • Emma304

    潘主持问得真好,怎么你们就羡慕那种学习轻松的? 某回答: 额…嗯…都不喜欢那么累嘛…嗯… (回答的几处停顿非常有味道节目效果棒极啦)

  • 慶雲2022

    听了很有收获,谢谢各位嘉宾,谢谢主持人

  • 听友488636362

    我室友就是人大附中的!

  • 小公人经典主义

    孩子妈妈们有没有同感呀?小时候我也是被家长轮番带着参加各种活动,也没少喝茶聊天。有了共同话题,交流信息也更顺畅了。这种中年友谊的建立真是不得不佩服大家的“拼劲”呀

  • ama心若莫言

    回到学校后,看到别人对学历的重视,有点不适,社会变化影响了选择

  • Emma304

    有点认同!优秀也可能是一种局限 觉醒可能比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