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巅峰时有多狂妄?坐拥海陆空三军,根本不把老蒋放在眼里

张作霖巅峰时有多狂妄?坐拥海陆空三军,根本不把老蒋放在眼里

00:00
10:2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张作霖和蒋介石都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历史人物,张作霖是有名的“东北王”,属于称王称霸的地方势力。

而蒋介石则曾经登顶中国政权顶峰,看似蒋介石比张作霖的地位更高。

但其实,蒋介石在张作霖的眼中从来都未曾算是个人物。

蒋介石一生仅仅和张作霖打过两次交道,一次是第一次直奉战争,两人是合作者的关系。

但当时张作霖是拥有陆海空三军的东北军元帅,根本就没有把蒋介石放在眼里。

两人第二次打交道是北伐战争,两人是军事对手,虽然张作霖节节败退,但他坚信无论自己再溃退,也不会栽在蒋介石的手里。

对于张作霖来说,蒋介石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后生。

那么张作霖有哪些厉害之处呢?为何他会丝毫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呢?

乱世之枭雄

张作霖出身于1875年的清朝乱世之中,从小家里就时常穷得揭不开锅,张作霖少年时期就开始外出闯荡讨生活。

先是到处打零工谋生,后来加入当地的清军,打了败仗后逃命过程中落草为寇。

经历过刀山火海的张作霖在绿林中混得风生水起,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占山为王,当过兵的他比其他土匪多一些远见,认为一直占山为王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还是带着队伍接受了官府的招安。

乱世中的东北好像是自成体系的一个世界,单单是东北地区之内就在清末的混乱中产生了多个小军阀,张作霖就是其中一个。

与其他小军阀相比,张作霖更懂得见风使舵,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拥兵自重,不仅威慑革命军,还把持了清王朝的朝政,成为了整个中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张作霖为了讨好袁世凯,跟着袁世凯通电宣布拥护君主立宪制度,但此时张作霖的名气太小,并没有引起袁世凯的注意。

但在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之后,张作霖的队伍发展壮大,充分引起了袁世凯的关注。

袁世凯为了拉拢张作霖,特地请他进京,张作霖一见面,就给袁世凯来了个三跪九叩,口中还高呼“大总统万岁”。

此番见面,张作霖的一通不得体表现让袁世凯认定张作霖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乡野武夫,于是放心地对他委以官职,给了他机会在东北继续拥兵自重。

袁世凯不知道的是,张作霖在他面前表现出的所有憨厚和莽撞都是一种表演,而在这种表演背后,藏着的是张作霖永远使不完的奸诈手段。

袁世凯称帝后,遭到举国声讨,时任27师师长的张作霖,联合28师师长冯德麟决定驱逐袁世凯在东北安插的心腹段芝贵。

冯德麟唱白脸,佯装发动兵变要逮捕段芝贵,而张作霖唱红脸,去提前向段芝贵告密。

结果把段芝贵吓得连夜跑回北京,捡回一条命的段芝贵一脸真诚地向袁世凯说了一大堆张作霖的好话,促使袁世凯提拔了张作霖的官职,让张作霖主政东北。

在这一番操作下,张作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后来纵使袁世凯垮台而死,张作霖依靠在东北的势力依然控制着东北的大多数地方。

而在张作霖大力经营东北的时候,蒋介石还是一位到处参与武装活动的无名之辈。

他和一帮朋友出没在江浙一带,到处想办法多搞钱买些武器,与张作霖的地位根本就无法比拟。

此后多年,中国陷入到了严重的军阀混战之中,张作霖雄踞东北养精蓄锐,专心经营起了自己的地盘。

他积极吸纳各方人才为己所用,政治方面他找人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选拔人才担任东北各个地方的市长、县长。

教育上他创办系统性的教育体系,从各个地方的小学、中学,到后来的东北大学,教育设施不断健全。

经济上张作霖鼓励实业、创办银行,扶持进出口贸易,让整个东北流通着来自俄国、朝鲜甚至西方的各种商品,极大丰富了东北人的物质生活。

这些都只是张作霖巩固自己“东北王”地位的辅助手段,他最为看重的,还是手里的军队。

全国领先的军事实力

为了能够稳稳地控制住东北,张作霖大力发展军事,吸纳全国各地讲武堂的人才来到东北军任职。

并且还任用了杨宇霆等多个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军事人才创办军校、兴建兵工厂,不断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建成了一支具有陆海空三军的现代化军队。

这一切都需要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张作霖为了获得大批钱财也是绞尽脑汁。

当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南满铁路附近有驻兵权,张作霖看到日本人有钱,便表示要与日本人合作。

日本想在中国发展势力,为将来的侵略活动做准备,因此一直想在东北扶持一个傀儡势力,好利用这个傀儡势力来为日方谋利。

张作霖千方百计讨好日本人,让日本人相信,自己就是日方的合适人选。

于是日本人和张作霖签订协议,对张作霖提供经济支持。

有了日方的经济帮助,张作霖如虎添翼,大力发展军备,雄踞东北而窥伺中原。

此时的蒋介石只是粤军中的一名中层将领,甚至还没有得到粤军司令的任何赏识,只是在南方参加一些小的军事行动。

而与此同时,北方的“东北王”张作霖却已经在酝酿一场大型战争。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浩浩荡荡大举开入关内。

由于作战不利,在直军的打击下出现溃退,一发不可收拾一溃千里,最终奉军大败,张作霖连忙领兵逃回东北,宣布“东北自治”,开始保存实力韬光养晦。

张作霖没有就此罢休,吸取教训整军备战,裁减了大批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保留下比较能打的精锐部队,对关内虎视眈眈。

两年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这次张作霖抓住直系军阀失去民心的特点,联合皖系军阀和孙中山的北伐军,共同进攻直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张作霖作为“三角同盟”中的最强势力,获得了胜利果实,控制了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地。

虽然没有宣布就任北洋政府总统职位,但是实际上已经在形式上控制了中国的权力中心。

而反观与张作霖同盟的皖系军阀,则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势力逐渐衰微,不得不接受张作霖的节制。

另外,孙中山所领导的北伐军也没能真正完成北伐任务。

在北伐军阵营中的蒋介石,此时还只是孙中山手下的一名将领,在当时全国的风云局势中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如果不是后来孙中山去世,蒋介石在张作霖面前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人物。

1925年孙中山去世,蒋介石逐渐掌握了北伐军的军权,下令向北进军,把矛头指向了北方最大的军阀张作霖。

纵使当时张作霖的势力遍布半个中国,但是军队扩充太快,许多部队都是草台班子,将领能力参差不齐,部队战斗力高低不等。

在北伐军的打击下不断溃退,张作霖见情况不妙,连忙准备退回东北,戎马半生的他,没想到最终会栽在被自己耍得团团转的日本人手里。

蒋介石的机会

日本人自从开始支持张作霖,就不断让张作霖签署各种出卖中国利益的文件,以此来攫取日本的在华利益。

可是张作霖大多数时候只拿钱不办事,实在被催得紧的时候就落实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来搪塞日本人。

作为军阀的他以自己“大奸含忠”的独特方式坚持着心中存有的民族大义。

直到后来张作霖被北伐军打败的时候,张作霖依然在不断搪塞日本人。

此时的日本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多年来都被张作霖欺骗了,于是不再对张作霖抱有期望,决定刺杀张作霖。

于是在张作霖乘坐火车从北京返回奉天的路上,日本人预先埋设好炸药,在皇姑屯把张作霖炸成重伤,不久后不幸身亡。

在张作霖在世的情况下,对于蒋介石来说如何解决东北问题势必会是一个难题。

如果张作霖直接把对付日本人的一套交往手段照搬过来对付蒋介石,虽然东北易帜可能会较晚达成,但是最起码东北民众不会轻易陷入战火而流离失所。

结语

但是历史没有假如,张作霖死后,身为晚辈的蒋介石开始对年轻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采取一系列拉拢手段,以:“大哥”的身份和张学良称兄道弟。

这使得张学良在各项事务尚未敲定的情况下,就拿着蒋介石开的各种空头支票而急切地宣布东北易帜。

结果日本人见难以继续从张家获得利益,便加紧侵华脚步,发动九一八事变,且年轻的张学良又在蒋介石的影响下做出了不抵抗的命令,导致东北迅速沦陷。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