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谁帮了谁?

中美关系,谁帮了谁?

00:00
03:39

在APEC旧金山峰会之前,美联社发了一篇涉及中美关系的报道。这篇报道开门见山地说,“周二,密歇根州一个小镇的选民向他们的领导人发出了一个信息:不要帮助中国。”报道随后称此为拜登总统发出了“一个潜在的警告信号”。

近一两年来,谈起对华关系,美国的政客或媒体没有少用“帮助”。但大多用的都是过去式,其中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美国以往没少帮助过中国;二是中国现在没有以德报恩,让美国吃了大亏。

美联社这篇报道,谈的是密歇根的一个小镇的选举,五名当地共和党官员被选民“撵下台”,因为他们支持为一家中国公司在当地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的电池零部件工厂提供税收减免。

据美联社记者分析,此举打破了“就业等于选票”的传统观点。

透过这件发生在美国一个乡村小镇的政治事件,我们看到了美国人对待中国崛起的心态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导致了华盛顿对华战略的调整,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者。

在APEC峰会上,拜登再次强调了这种竞争关系,并重复地说要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

在竞争观的背后,其实含有一种“我现在不能再帮你”的心态。

密歇根的这个项目符合美国政府提升制造业水平的经济安排,它会为这个经济萧条的地区提供2000多个工作岗位。从这家中国企业所具有的电池零部件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和规模看,有利于带动当地的制造业复兴。

但美国人不这样看,他们觉得允许中企来美国投资就是在帮助中国。

无论中美经贸关系怎么互动,在一些美国人看来,都是美国帮助中国。

那么,美国人民,包括这个小镇的居民在过去几十年里享受到的中国制造支撑的价廉物美的生活,又是谁对谁的帮助呢?

这还不算美国企业在中国的赢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帮助不存在于中美双边的交往中。有关相互帮助的很多故事早就在双方民间广泛传播。

但是,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政客总是用“我现在绝不能再帮你了”的心态,看对华关系,那就是一种基于优等文明的狭隘世界观。

特朗普发起的对华贸易战演进到今天这个地步,美国为“不再帮助中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呢?

美国的政客是不会为选民们们说清这个帐的。

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以及制造业的诸多方面,中国已经具有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如果要说帮助的话,相关领域的中企在美国投资,其实也是中国对美国的帮助,就像有很多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样。

中国经济发展快,企业能力迅速提升,资本力量不断积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这些都不是美国帮助或不帮助能改变的。

如果增加两国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将惠及所有人,将这种合作视为美国单方面“帮助中国”,必然会损害双方的利益。

这一次倒是该轮到中国人审视一番,那些正濒临或已经落入夕阳产业之中的美国人的精神状态了。

如果美国人不愿意“给予中国帮助”,那么就必须像中国工人一样,回到机器边上去加倍勤奋地工作,加倍努力地向超越你们的对手学习,而不是奢谈谁帮助了谁,以封闭的心态拒绝合作。

美国人已经不再具有那种高高在上,以施恩者的心一态来看中国的资格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