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模型、应用到工具链 “百模大战”在收敛?

从基础模型、应用到工具链 “百模大战”在收敛?

00:00
04:47

“生成式AI的创业热潮正在向应用和工具链快速集中,初创企业正不断进入更多的细分技术领域和行业。同时,大部分生成式AI的初创企业都是生而全球化的,他们正在走向更加纵深的行业场景,以及更广泛的海外地区。”11月17日,亚马逊云科技首期创业加速器项目收官,做生成式AI业务的30家入营企业分享了各自的业务进展,在其间的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如是说。

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张予彤表示:“随着基础模型不断成熟,会有新的‘杀手级’的应用不断地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而研发出来。而这些应用最后如何跟各行各业真正结合在一起,以及应用开发者真的体会到应该怎么去用现在的模型能力做出一个新的体验,都需要时间。”

多模态AI技术研发初创公司Jina AI 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楠则回应贝壳财经记者称,当下行业内用AI工具的范式已经变了。开发工具的创业公司需要适应开发者范式的变化。与此同时,生成式AI应用想要在行业内真正落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比如工具链环节的缺失,这对创业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点。

“百模大战在收敛”

在回应贝壳财经记者关于“对近期AI创业领域的观察”时,顾凡提到,首先是“百模大战”在收敛。他表示,大模型决定了AI能力的天花板,但是真正要解决业务方面生成式AI应用的路还非常长。“过去几个月里大家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如果做To B端一定是应用为王,但是中间空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而且对行业客户来说,主要关心的是自身业务的问题,大模型也只是一种技术和能力。”

例如,在模型热下,企业都纷纷意识到自身数据的重要性。在私有化数据方面,企业既要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差异化,要保护好自己最核心的数据资产,这之间就会有一堆问题需要去解决。他提到,行业期待生成式AI技术真正能够帮助降本增效、带来价值,但是这需要很多企业深入其中,把差距感填补上。

此外,在过去几个月也很明显地看到生态的形成。“当不是一个人能做这件事的时候,一个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生态会自然地、系统性地成长。生态是未来一定的趋势,这三个月里我们已经看到生成式AI的生态在萌芽,在互相组合。”顾凡说。

在回答贝壳财经记者关于“生成式AI给创业公司带来了哪些显著的机会和挑战时”,Jina AI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楠表示,在挑战上,当下大家用AI工具的范式变了。开发工具的创业公司需要适应开发者范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也提到,大众对于生成式AI的预期偏高,“虽然天花板在那个地方,但是真正落地有非常大的距离。”

模型和应用之间有很多工具层机会

Jina AI于2020年2月成立,致力于多模态AI技术的研发。王楠也进一步表示,大众的预期和企业现在真正能做的事情之间有非常大的差距,生成式AI应用想要在行业内真正落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这对创业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点。“比如,对Jina AI来说,看到在填补差距的过程中有很多工具链上的环节是有缺失的,目前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覆盖整个生成式AI的工具链。”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张予彤表示:“随着基础模型不断成熟,会有新的‘杀手级’的应用不断地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而研发出来。而这些应用最后如何跟各行各业真正结合在一起,以及应用开发者真的能够体会到应该怎么去用现在的模型能力做出一个新的体验,都需要时间。”

在张予彤看来,未来至少两三年里面,会不断有新的应用涌现,并基于这些模型能力不断地演化。另外,在模型和应用之间还有很多能够把这两个方向连接起来的工具层的机会,更多公司也正在参与到这个研发的过程中来。“在应用上,我们今天先看到的是一些To B端的应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C端基于流量入口的颠覆性超级应用产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孙文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