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侦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200余起,切实维护了品牌权利方的合法权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及30余家企业向上海警方来电来信表示感谢。
侵权者更加职业化、产业化,跨省市侵权假冒案件数量多
经过梳理,上海警方发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制假、运假、囤假、售假各环节呈现出职业化、产业化特点,新型犯罪时有发生。
侵犯商标权类案件方面,主要集中在服装服饰、汽车配件、消费电子产品及家电等民生商品领域,同时还出现了制售假冒品牌机械阀门等工业产品,以及侵犯电商平台企业商标权益的新情况。例如,近日,宝山警方成功侦破一起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该案犯罪团伙私自伪造某电商平台品牌包材和防伪标识,企图销售假冒品牌产品,隐蔽性更强。侵犯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案件方面,侵权假冒犯罪触角伸向了科技创新、网络游戏等新兴领域。
不法分子针对网络化消费特点,通过网红直播带货、在社交软件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在网络平台跟评发布售假广告等方式吸引客源,并以海外代购、外贸尾单等为噱头,诱导消费者购买假冒品牌产品,隐蔽性、迷惑性更强,售假网络辐射范围也更广。例如,在金山警方近日侦破的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中,犯罪团伙就是通过网络店铺以所谓“官方正品”“折扣特卖”为噱头,以正品价5至6折的价格对外销售假冒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多个省市。
不法分子实施侵权制假行为后,往往通过多级经销商将侵权假冒产品进行层层转运分销,犯罪团伙分散,组织架构明确,作案链条完整,不同犯罪团伙间的业务往来纵横交错、十分频繁。近两年来,本市查处的跨省市侵权假冒案件数量占比近70%。
对此,上海警方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商品犯罪持续开展集中打击,尤其是结合近期中秋国庆、第六届进博会、“双11”等重要节点,强化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
上海警方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建设,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汇聚多部门资源,建立侵权假冒犯罪风险研判模型,聚焦新业态、新领域、新手法,从产、运、销等全环节开展全面检索排查,通过多维刻画,高效产出高质量侵权假冒犯罪线索,及时发现和消除新类型侵权假冒商品的流通隐患。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跨地域、网络化特点,上海警方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依托公安部集群战役、长三角区域警务合作、全市各区警力资源整合,在全国范围内对团伙化犯罪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查处,力求对每一起侵权假冒犯罪案件做到起底式打击。
上海警方本着平等保护每一个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工作理念,及时对接联系在沪企业开展问需送教献计,逐步探索建立企业快速维权和反映线索的沟通渠道,着力解决企业维权“最后一公里”难题,努力做到快速受理、快速侦查、快速追赃、及时止损。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累计推送10余篇风险预警材料,有效服务支撑了行业治理。警方不断加强与行政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做到联动执法、协同治理双向发力,特别是在案件侦破后及时剖析存在的行业性、区域性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及时将对行业风险排查形成的风险预警通报行政部门和电商平台企业,协同开展源头治理。
下一阶段,上海警方将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重点针对各类危害民生安全、破坏企业经营和创新发展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商品犯罪行为开展高压严打,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保障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海警方提示:抄袭、仿冒、盗版、侵犯商业秘密等侵权假冒行为破坏社会创新发展,最终侵害的是广大企业服务社会的活力和水平,影响的是市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权利企业要进一步强化风控手段,切实提升自身抵御侵权的意识和能力。广大消费者若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要妥善保管购物凭证、支付记录、商品实物等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行政部门举报。警方呼吁全社会共同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抵制侵权假冒行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