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灾后恢复重建丨门头沟下清水村:村民用暖气烘烤南瓜

关注灾后恢复重建丨门头沟下清水村:村民用暖气烘烤南瓜

00:00
09:08

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洒在客厅里的花草上,枝叶舒展、翠绿,在这间小小的客厅里,仿佛三个月前的那场洪水从没有到来过。11月16日,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64岁的于克明家里,刚刚完成修葺的屋子里温暖如春,洪水中躲过一劫的绿植,重新焕发出了生机。而窗外的人们,也在一点点重建家园,努力恢复往日的生活。

重启生活,从修葺房屋开始

于克明的家在下清水村的最高处,也是距离永定河道最远的地方,如果不是背靠山根,这里可能是洪水中最安全的地方。但实际上,这栋地势最高的房子,几乎和山体连在一起,于克明盖这栋房子的时候,甚至在一个房间中留出了一个矮门,在门后的山体上挖了一个窖,这座冬暖夏凉的窖,成了他存放东西的仓库。

暴雨和洪水中,房后的山坡成了致命的威胁,于克明一家人先后四次撤出,住在安置点。7月31日夜里,山体上滚下的石块和泥沙,逼近了房子的后墙,前院里则灌满了水,两间位置较低的房子中进了水,房顶漏水、屋墙开裂,泥沙淤塞了房间。

即便如此,于克明也是这场洪水中的幸运者。下清水村邻近永定河支流清水河,洪水中,靠近河道的农田、道路被大面积冲毁,村庄一度成为孤岛,离河道最近的民居中,12间房子在洪水中消失。下清水村的村民们,也经过三次转移,才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洪水之后的第十天,村里的清淤恢复工作还在继续,水电网陆续连通,于克明的家里,迎来了第一拨勘察鉴定的工作人员。到9月份左右,道路通畅,水电网络逐渐恢复到灾前水平,村庄民居的修葺也提上日程。

“整个清水镇,有130户房屋需要重建,这些房屋或整体被洪水冲垮,或水毁以后已无修复价值。此外还有412户房屋需要修葺。”清水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麻鹒信介绍。

10年前,于克明盖了这栋房子,一家人生活在这里,10年后的一场洪水后,他们重启生活,而前提是修复洪水中受损的房子。

重建家园,接续中断的创业史

于克明一家人在努力地恢复生活,整个下清水村,也同样在努力度过灾后最艰难的时刻。

下清水村位于京西深山、门头沟区最远的镇清水镇上,村里曾经以矿业为主要发展资源,随着生态发展的推进,这个曾经黑灰弥漫的煤炭村,也在寻找转型发展之路。近10年中,原本堆满煤渣的山谷,变成了鲜花簇拥的花谷,村里修复矿山,开垦梯田,种植鲜花、谷子、向日葵,引进彩色藜麦,打造京西山村旅游产业。村书记王进生介绍,洪水之前,村里的产业已经初步成型,每年夏秋,都能吸引许多城市的游客、研学的团队进村,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文化、购买村里的农产品。

洪水让一切按下了暂停键,村后的花谷堆满了泥沙和石块,村前的农田在洪水中消失,甚至连村委会,都因为地基塌陷而不能再用,村里找到了处洪水中保留下来的房子,作为临时办公点。

重建的工作,在洪水退去后,几乎同步开始,王进生介绍,在救援队伍的帮助下,村里中断的道路很快被打通,水电网也在短时间内恢复,村里则组织村民清淤、整理道路、房屋和农田。

10月1日,国庆节当日,新京报记者探访灾后的下清水村时,村里的饭店已重新营业,花谷也整理干净了 ,洪水中保留下来的谷子、藜麦刚刚成熟,王进生和许多村民们正在收获这些劫后余生的庄稼,“在水电路等基本设施恢复后,村里最先做的就是恢复产业。”王进生说,“灾难之后,产业的恢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产业恢复了,村里有了收入,后续的恢复、重建才有根基。”

留守老人,政府补贴维修房屋

矿山修复后建设的花谷,是村里的集体产业,而产业的恢复,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收入,也为村民们带来收入和信心。

于克明就在村里的集体产业中打工,许多年前,他一直在煤矿打工,煤矿关停后,他回到村里,村里建设花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像于克明一样回村的人们,成为了建设花谷的主力,修建梯田、种植作物、管理农田,灾后的清淤、修复、重建,这些家门口的工作,每天可以为他们带来100元以上的收入,尽管收入不如外出打工高,但胜在轻松和持续,还能够照顾家里。

从8月初到11月,灾后三个月,于克明一边在村里干活,一边修葺自己的房子,墙体裂缝,地基被水毁坏要重新灌浆,水淹的墙壁要重新粉刷,变形的窗户要换新的,漏雨的房顶要重新铺瓦……

和于克明相比,75岁的杜春套,房屋被水毁坏得更严重,杜春套的院子靠近河道,地基也很低,洪水中,地板、墙壁几乎全部毁坏,已经完全不能住人。而他们自身,几乎没有任何修葺的能力。杜春套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城里上班,很难长时间待在村里帮助维修房子,他和老伴儿两人无力进行维修,无论是体力还是财力都是如此,他们两个人每个月的退休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除了日常生活、看病吃药外,基本没有剩余,无法承担修葺房子的支出。

10月初,杜春套请了工程队,开始修房子,资金来自政府的补助,按照鉴定后的损失情况,他可以得到3万元的补助,用于维修水毁的房屋。麻鹒信介绍,清水镇邀请了专业团队,对房屋维修进行指导,出方案、报预算,在维修完毕之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即可拨付补贴。目前,需要维修的412户,已经拨付了300户左右,还有一部分或者正在维修的过程中,或者因为工程没有达到标准,正在改进,改进合格后即可拨付补贴。

从请工程队开始施工,到维修结束、拿到补贴,杜春套花了8天。于克明花的时间长一点,但也在寒潮降临之前,回到了家里。

温暖过冬,这个冬天可能不难过

暴雨和洪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灾难中恢复的速度,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几天之间,中断的电力、道路重新接通,半个月后,村里的淤泥就清理一空。三个月后,除了河道里仍在施工的 车辆、公路旁还在规划重建的房屋外,大多数村民的生活,似乎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于克明的妻子喜欢种花,在向阳的客厅里,她种了鹅掌藤、仙客来、长寿花、君子兰等许多花草,每一种都是成双成对的,洪水中,这些花草放在最高的屋子里,只受到轻微的水淹。

11月初,寒潮降临,城市里提前供暖,而京西的山里,已经下了三次雪。寒冷的冬季,考验着于克明家里的花草,更考验着灾后的山村。

于克明的院子里,三面房子呈品字形,坐北朝南的一面地势最高,比东西的房子高出1米多,朝西的房顶上,放着一个庞大的空气能供暖设备,这是一家人度过冬天的保障。

王进生告诉记者,下清水村在五六年前就完成了煤改电工程,村民们取暖全部使用电能驱动的空气能设备。洪水之后,村民们是否能温暖越冬,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是电力的稳定。事实上,灾后几天之内,村里就通过应急设备恢复了电力,随后不久,市政供电也恢复了。

杜春套的家里,每一个房间里安装着大片的暖气,暖气片上烤着切成片的南瓜。院子里还有一个庞大的空气能设备,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他特意选了一个较大的机器,这让他们的房间里格外温暖一点儿。

其实,村里的许多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于克明甚至准备了很多柴火,整齐地码放在院子里,但用不上了,这个冬天并不会冷。同样堆在院子里的白菜还能用得上,这是他自己种的,白菜细长如笋,和普通的大白菜不太一样,是当地的传统品种,储存之后,口感更好,每年他都会种一点儿,收回来后,可以吃到来年4月,尽管村口流动蔬菜车每天都来,但习惯了为冬天做储备的村里人,还是觉得存在自家院子里的菜,更让人心里安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