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03:皇帝中的模范夫妻,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

乾隆03:皇帝中的模范夫妻,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

00:00
12:39

上一集我们讲到,尽管乾隆的身世被称为清代四大谜案之一,但是他的成长过程却丝毫没有受到身世谜团的影响,被父亲重视、被祖父宠爱,健康自信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到他十二岁那年,祖父康熙皇帝驾崩,父亲雍正皇帝即位,而就在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就宣布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将弘历的名字写入密诏,放到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让他成为了毫无疑问的皇位继承人。

到雍正五年,弘历十七岁了,恰逢朝廷举行三年一度的选秀女活动,选秀女制度是清代宫廷的一项重要制度,也十分具有满人的特色,我们后面会用专门的一集来给大家讲讲清朝的选秀女。那雍正皇帝就从诸多的秀女中挑中了家世、人品、外貌都十分出色的富察氏,为儿子指了婚,让她成为弘历的嫡福晋。我们刚才讲了,早在雍正元年弘历就已被内定为皇位继承人,那么雍正五年,父亲给他挑选福晋的时候,无是按照未来皇后的标准来选择的。富察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富察氏的家族更是其中的名门支系,她们家隶属于镶黄旗,大家知道,当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时,两黄旗就是由他亲自统领的,在八旗中一直地位最高。富察氏的祖父是康熙时力主撤三藩的户部尚书米思翰,伯父马齐在康、雍、乾三朝担任了三十余年的大学士,被称为历相三朝的元老重臣,也是政坛的一颗常青树;父亲李荣保是察哈尔总管,虽然不如伯父地位显赫,但也是封疆大吏了。富察氏与弘历的结合之后,其家族就更加兴旺了,乾隆朝的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名将傅恒就是富察氏的亲弟弟,傅恒的4个儿子,也就是富察氏的侄子们也都在乾隆朝担任要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福康安了,傅恒和福康安父子,我们以后也会给大家细讲。总之雍正五年七月,弘历与富察氏在重华宫举行了婚礼,因为这个时候乾隆还是皇子,所以我们不能称之为大婚——大婚是用来特指皇帝的婚礼的。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弘历与富察氏婚后的感情却一直很好。富察氏虽然比乾隆小一岁,成婚时只有十六岁,但是她温婉大气,持重端庄,与弘历夫唱妇随,小日子过得十分甜蜜。两人所居住的重华宫也留下了乾隆一生中诸多美好的回忆。直到富察氏去世之后,每年的元旦除夕,乾隆都要到重华宫来坐一坐,追忆自己的原配妻子,也追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乾隆与富察氏关系亲密,这一点从两人在成婚后的4年内,富察氏就连生三个孩子当中也可见一斑。这三个孩子中包括了乾隆最为中意的嫡长子永琏,当他即位之后就毫不犹豫地把永琏写入秘密立储诏书,将他立为皇位继承人。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去世,二十五岁的乾隆继承了皇位,随后将富察氏册立为正宫皇后,并为此昭告天下,举行了盛大的册后仪式。其实,正史中记载皇帝夫妻关系的内容是很少的,特别是清朝强调“宫廷内外隔离”,这个也容我以后用专门的一集给大家细讲,总之让后宫的事情外界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清人的一些笔记中找到有关富察氏与乾隆之间的一些故事,比如《啸亭杂录》中记载说,富察皇后性格恭俭,平常不喜欢佩戴金玉珠翠之类的东西,只用通草绒花作为装饰。每逢岁时节日,后妃们都要给皇帝进献自己做的荷包,富察氏就用鹿羔氋毧(音蒙绒),就是一些动物的毛皮来做成荷包送给皇帝,以示不忘本,就是提醒乾隆别忘了我们是关外游牧民族的后裔。这个情节,后来被《清史稿·后妃传》收录了进去,可见清朝的遗老们在编写《清史稿》时,也没有更多的关于乾隆和皇后的史料。还有一部笔记《郎潜纪闻》中记载了乾隆皇帝和富察氏的另外一个故事,说乾隆皇帝壮年时“曾患疖”,就是身上长了疖子,医生调治之后表示,需要静养百日方可恢复元气,看来这个疖子长得还是蛮严重的,富察氏为了保证皇帝不受到打扰,就每天晚上都在皇帝的寝宫外面居住侍奉,让他做到真正静心修养,一直到满一百天后才搬回自己的宫中。这个情节由于被影视剧所采用,所以流传甚广。我看到网上还在热烈讨论乾隆皇帝所患的这个“疖”,到底是什么病。有说是疥疮的,还有人说可能是一些不太干净的疾病吧?但是,笔记里的确只有“疖”这个字,没有更多的信息让我们去做进一步的考证。而且这只是一则笔记记载,其真实性本身也有待考证。不过,有学者从乾隆朝的实录中查出,乾隆八年四月十一日乾隆皇帝在谕旨中提到,这一年春天他曾“偶患小疖”。这个年份倒是跟笔记中所说的乾隆是壮年时期患疖的记载搭得上的,可以从侧面辅助证明一下这则笔记可能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

如果从正史记载来讲的话,我觉得最能体现乾隆帝对富察皇后之爱的事情就是他特意为皇后恢复了“亲蚕礼”。皇后的亲蚕礼是与皇帝的亲耕礼相对应的典礼,早在周代就开始有了相关记载,象征着帝后重视农桑、抚育黎元,因此是重要的国家祀典之一。同时,“亲蚕礼”也是皇后母仪天下的重要象征。有学者指出,早在汉代,皇后就通过在亲蚕礼的过程中率领大臣之妻,也就是命妇们,完成典礼,从而形成一种皇后率领内外命妇的女性权力体系格局和秩序,这也使得皇后的权威从宫廷之内延伸到宫廷之外。清代,早在顺治时期就恢复了皇帝的“亲耕礼”,但是皇后的“亲蚕礼”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恢复。到了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就下令开始议定本朝的亲蚕礼仪注,并开始建设先蚕坛,就是祭祀先蚕神的祭坛。到乾隆九年,就是乾隆皮肤病好了的第二年,他就下令正式恢复了皇后的亲蚕礼。

亲蚕礼在春天举行,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首先是祭先蚕,就是皇后率领妃嫔、福晋、命妇等人祭祀先蚕神,让蚕神保佑今年农桑丰收;然后是躬桑礼,就是等待蚕虫孵化之后皇后再率领妃嫔命妇们一起采摘桑叶,饲喂蚕虫,让蚕宝宝们健康长大;最后是献茧缫丝礼,就是等蚕虫结茧后,皇后将蚕茧进献给皇帝和太后,并且缫丝染色织成丝绸以供郊庙祭祀之用。这个过程,由于需要遵守蚕虫的生长规律,所以前后大概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是所有国家祀典当中历时最长者。而这一过程,一方面宣扬了皇后的妇德(因为蚕桑也属于女红的范畴,是女性美德的体现)还有皇后母仪天下的表率作用,就是以此激励全天下的妇女都要重视蚕桑;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皇后多次率领妃嫔命妇出入宫廷、举行典礼,的确有助于确立自己的地位,稳固了皇后的威望和后权。乾隆不仅为富察氏恢复了亲蚕礼,还让宫廷画师把整个亲蚕的过程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孝贤皇后《亲蚕图》,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皇后亲蚕的图像记载,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整个亲蚕仪式隆重而庄严,皇后母仪天下的形象十分突出,而这个典礼也标志着清代皇后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理论上讲,乾隆九年恢复亲蚕礼之后,就应该像皇帝的亲耕礼一样,成为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的祀典。但是很可惜,富察皇后只在乾隆十年和十二年又举行了两次亲蚕礼,到乾隆十三年她就去世了。至于乾隆十一年为什么没有举行亲蚕礼,史书没有给出解释,但是我在查对史料时发现,这一年的四月皇后诞下了皇七子永琮,虽然总体排行是第七子,但其实是她所生的第二位嫡子,第一位嫡子我们上一集讲了是永琏,只是永琏在乾隆三年他九岁的时候不幸夭折了,所以皇后再生嫡子时,乾隆皇帝必然对她进行了细心的保护,四月生子,那么一般在二、三月间举行的亲蚕礼,就由于皇后临产在即,被乾隆命令“遣妃恭代皇后行礼”,就是命一位妃子代替皇后去行礼了。不过,乾隆对于皇后的保护可能还是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够长久,否则皇后也不会在乾隆十三年就英年早逝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富察皇后的早逝呢?我们将在下集给大家讲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ophia_yying

    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