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手制古筝、百余名师生同台,兰考古筝进央音展示文艺帮扶成果

现场手制古筝、百余名师生同台,兰考古筝进央音展示文艺帮扶成果

00:00
05:23

手植泡桐树、纯手工制作古筝、百余名师生同台齐奏,11月15日,“兰考古筝进央音”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南大殿前举行。其中,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兰考基地的文艺宣讲师带着兰考的孩子们来到现场演奏,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帮扶的实践成果。

从零基础到登台演出,兰考师生奏响《焦桐花开》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他当年种下的泡桐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而泡桐树的木材正是民族乐器重要的面板制作材料。

记者了解到,当天演奏的百台古筝都是由兰考制作生产,参演人员分别为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师、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河南兰考基地古筝学生以及全国各地一线古筝教师,他们现场呈现了《盛世华筝》《战台风》《焦桐花开》《我和我的祖国》四首作品。

“特别开心带着我在兰考的学生们,在我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一起演奏来自兰考的中国民族乐器。”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兰考基地的文艺宣讲师李杨冠宇说道,在派驻兰考的两年时间里,她和孩子们一起登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有时在村庄里,有时在县城乡镇的校园里,有时在音乐厅里……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她带领在兰考组建的“千人筝团”成员在焦裕禄亲手栽种的泡桐树下演奏了《焦桐花开》。

李杨冠宇表示,当天再次奏响熟悉旋律的兰考师生们是“千人筝团”的优秀代表,“他们从完全零基础到现在自信满满地登台演出,特别是优秀的兰考教师们,他们已经成长为能够独立带着自己的学生参加兰考县组织的各种重大活动的演出,并成为演出支柱。”

“乐器工坊”全方位展示古筝复杂制作工艺

古筝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在活动中,来自兰考的师傅们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设置兰考古筝制造“乐器工坊”,全方位展示一棵原木通过怎样复杂的乐器制作工艺,成为一台精美的古筝。

兰考民族乐器协会会长赵尚功介绍,古筝制作要木材裁切、胶合底面板、上梆板、刨面板和雕花等多个工序。其中,刨面板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师傅全凭经验,“在刨面板过程中,需要一边刨一遍敲,把音板的音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据介绍,民族乐器制造现在已经成为了兰考县的特色支柱产业,兰考全县共有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19家,年产值达30亿元,古筝、古琴等产量占全国行业的三分之一,全国90%以上的民族乐器音板都产自兰考,荣获“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称号。

校地合作,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兰考古筝进央音活动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帮扶的生动实践成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次有效落地。”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说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与兰考县人民政府开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兰考民族乐器品牌,服务兰考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俞峰介绍,2021年,中央音乐学院与兰考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发挥学校专业人才资源优势,为推动地方美育事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器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比如,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河南兰考基地,派驻文艺宣讲师常驻当地,组建了兰考首个“千人筝团”、开展了“民族乐器进校园”“音乐微党课”“筝乐育苗”等活动,辐射全县15所乡镇中小学校的师生。同时,学校聚焦音乐教育普及,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通过设立兰考央音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考点,面向兰考音乐教师开展公益师资培训等活动,推进兰考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音乐教育学院还每年选派研究生在当地中小学,进行一线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学校通过与兰考县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民族乐器发展研究院,在民族乐器演奏、制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合作。

“两年间学校派了很多老师,撒播音乐的种子,我们孩子来到这以后都说:未来的目标就是考到中央音乐学院,虽然很难,他们都在努力。”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表示,能带着孩子们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与兰考基地的设立密不可分。“中央音乐学院把音乐和温暖带到了基层,带到了一线,带到了乡村。”

当天,一棵来自兰考、象征着“焦裕禄精神”的泡桐树也在中央音乐学院内种下,它是60年前焦裕禄亲手栽植的二代泡桐树苗,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希望它能够在中央音乐学院茁壮成长,见证中央音乐学院和兰考发展的美好未来。”陈维忠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