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金日成派兵攻打了南朝鲜,即今天的韩国。
这一事件也宣告着,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以今人的视角来看,这绝对是个不理智的决定。
北朝鲜的兵力虽然强于南朝鲜,可南朝鲜背后,还站着一个对亚洲野心勃勃的美国。
因此,从战争一开始,北朝鲜就把自己置于险境。
金日成
心怀鬼胎
但是,美国和南朝鲜之间的关系,金日成并非不清楚。
何况在开战之前,毛主席会见金日成的时候,也几次对他说,希望他能够延缓战争的时间,等到中国解决了台湾方面的问题,腾出手来,可以给朝鲜提供更多的支援。
只可惜,金日成盼望朝鲜半岛统一已经盼了太久,所以,刚刚看到一点希望,他便迫不及待的出兵了。
更重要的是,苏联方面的态度给了金日成很大的鼓励。
最开始,斯大林也不太同意金日成去硬碰硬。
但没过多久,斯大林却突然一反常态,不仅允许金日成扩充兵力,甚至还对金日成开了几张空头支票,表示苏联会在战争时提供必要的援助。
斯大林
苏联的军事实力在那个年代,足够和美国分庭抗礼,所以,这促使金日成下了最后的决心。
当然,战争爆发之后,金日成才醒悟,朝鲜半岛的这场战争,是大国之间恐怖的博弈,无论南朝鲜还是北朝鲜,都只不过是美苏眼中的棋子而已。
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政治家,朝鲜战争爆发的后果,斯大林作为旁观者,或许看得比金日成还要清楚。
可是,即便知道这场战争对于北朝鲜的危险性,斯大林却还是大力鼓动金日成出兵。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把中国拖下水。
这个事实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诧异。
毕竟,1950年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两极争霸的格局悄然形成。此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分明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苏联为什么要做这样看似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其实,中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友好。
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利用中国的心思便很明显。
解放期间,苏联一直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两边下注。虽然共产党和苏联有着相同的理念,不过,苏联更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国的内战之中获利。
在斯大林看来,中国继续乱下去,未必不是好事。
因为,苏联对于亚洲,同样有着极强的控制欲。
如果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持续陷入内乱之中,对苏联控制亚洲主权是极为有利的。
所以,在1949年,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共产党的胜利几乎成为定局时,斯大林竟还多次给我党传达消息,表明自己希望国共继续和谈,争取划江而治的态度。
当然,毛主席不会让中国沦为斯大林手中的傀儡。
解放军很快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了全中国,斯大林第一个如意算盘落了空。
霸权主义
不过,此时斯大林并没有太过懊恼。
毕竟,在外交关系上,新中国是较为依赖苏联的。
而且,中国虽然没有如苏联所希望的继续衰落下去,但新中国实行的依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倒向西方。这让斯大林心中极为满意,对新中国表现出了十分友好的态度。
但和平之下,依然蕴藏着危机。
因为,斯大林始终担忧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并不是那么听话。
苏联的霸权主义一直为人诟病,面对中国苏联想的依然是通过政治、外交等种种手段,使得中国政府唯苏联马首是瞻。
不过,无数的例子证明,苏联这一套对中国共产党是不管用的。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苏联无数次借着自己社会主义老大哥的地位,想要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手画脚。
然而,苏联的路线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经过漫长的斗争以及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毛主席的思想,逐渐得到了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认可。
也正因如此,中国在绝境之中找到了希望。
可对斯大林而言,毛主席成为共产党领袖,出乎他意料之外,苏联更看重的是王明、博古等人所代表的那些留苏派。
更不用说,苏联对于中国的主权也曾虎视眈眈,而且事实上造成过侵害,比如外蒙古的独立,就出自苏联的手笔。
外蒙古本来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只是由于民族矛盾,以及近代以来混乱频发,导致外蒙古长期以来被沙俄以及后来的苏联所占据。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过去遗落的主权本应该收归中国所有。可苏联和美国在此刻却展现出了相同的默契,他们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一份《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在这份条约里,中国被迫向苏联出让了东北大量的利益,同时还不得不同意,让外蒙古进行公投,来决定这片土地是回归中国还是独立建国。
而最后的结果人们也清楚,在苏联的操控之下,外蒙古已经没有了回归中国的可能。
而且,这份不平等条约,也给后来的新中国政府留下很多麻烦。
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便着力废除之前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但问题在于,苏联手里同样也握着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的中国在外交上本身已经举步维艰,所以不能过分的得罪苏联,因此在许多事情上,中国对苏联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可是斯大林却不知足,甚至,不愿意归还大连以及旅顺的主权。
这样的霸权主义,在苏联的外交史上,其实并不是个例。
苏联无数次凭借自己强悍的国力来迫使小国低头,出卖利益,换来和平。
苏联也正是一步步靠着这样的霸权,从其他国家身上吸血,最后确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当时的苏联看来,中国与其他的小国也没有什么不同。
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面对苏联威慑,以及苏联今后承诺的种种好处,总会低头。
但是,斯大林很快知道自己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政治智慧,要远超世界上其他的领导人。
步步为营
在感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立刻决定,利用外交手段,迫使苏联交还大连、旅顺。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一次,中国找到的帮手是英国和美国。
当时,中国在西方世界完全不受欢迎。
不过,对美英而言,中国的主权被苏联非法侵占,这是一件可以利用的事情。
周总理更是利用外交活动,不断的释放信号。
终于,英国先按捺不住了,在报纸上对苏联的行为冷嘲热讽。
同时,在1950年初,英国承认了新中国政府的合法性。
对斯大林来说,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他害怕中国由于苏联的霸权而倒向西方。
而这时,美国又来添了一把火,美国总统在访问活动中表示:如有机会,可以和中国重新谈论关于台湾的主权问题。
这句话当然不是真心话,只不过是要在舆论上打击苏联而已,中国能不能收回主权对西方国家而言,一点都不重要。
不过,若能借着这个机会,从苏联手里抢到一些利益,那就是天大的好处了。
在国际压力之下,斯大林只好重新和中国开启谈判。
最终,双方约定,苏联在1952年之前交还大连、旅顺等港口。
谈判之后,斯大林心情郁结。
他意识到中国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了,所以他必须得做点什么。
而这时,金日成送上了门。
金日成深知,想要统一朝鲜半岛,苏联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几度恳求斯大林给予自己必要的支持。
斯大林本来态度淡漠,但经历了与中国的几轮谈判,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大连、旅顺之后,斯大林有了新的想法。
朝鲜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必然被卷入战火之中。
到时候,苏联或许有机会以大连和旅顺为筹码,重新和中国进行谈判。
斯大林的算盘打的很响亮,他认为只要这场仗打起来,苏联无论如何不会吃亏的。
如果按照最顺利的结果,金日成顺利完成了朝鲜半岛统一,那苏联就借机向朝鲜要点报酬,仁川、济州、釜山也都是不错的港口。
何况,只要朝鲜赢了,就能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这对朝鲜和苏联来说算是双赢。
不过,凭北朝鲜的实力,想要扛住南朝鲜与美国的联盟,恐怕是痴人说梦。
所以,斯大林更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另一个,那就是北朝鲜战败,美国的军事实力将会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威胁。
斯大林认为,在那种情况下,中国必然要向苏联求助。
而苏联也可以借着援助中国的名义,把军队重新开回东北。
正所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只要苏联军队一进驻,大连、旅顺等地的主权归属,就再也由不得中国做主了。
而且,斯大林料定,美国在亚洲一旦尝到甜头,是不会轻易离开的。
所以,苏联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在中国长期驻军,一步步的把中国蚕食。
苏联在亚洲的优势比美国更大,所以理想的状态下,苏联不仅能够控制中国,还能够打败美国这个老对手。
这是一个极其狠辣的阴谋。而且,以当时中国和美国之间悬殊的实力,所有知情的人都认为,斯大林的计划必定成功。
斯大林就这样一步步,鼓动着已经昏了头的金日成挑起了这场战争。
虽然嘴上说的好听,但在外,苏联对于这场战争则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
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于联合国军的行动,苏联都没有过多的干涉。
因为,斯大林就是要把水搅得更浑,让中国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
有惊无险
如果站在苏联的立场上,斯大林这一招几乎是没有任何破绽的,哪怕中国方面看破苏联的阴谋,也会在军事威慑下,不得不走向斯大林给中国安排好的结局。
可是,斯大林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中国绝不是一个会屈从于命运的国家。
斯大林心里在想什么,毛主席从一开始便很清楚。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毛主席便预料到,出兵援助朝鲜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唇亡齿寒,打这场仗是为了中国人今后的生存。
斯大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为中国和美国的战争之中,中国是必败的一方。
可是,美国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强大,他们的军队确实武装到牙齿,还有一切硬实力方面的优势。可是,中国方面,志愿军却在战术战略上更胜一筹。
更何况,志愿军此去,带着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所以当中国进入朝鲜战场之后,斯大林没有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看到中国的失败。相反,美国却开始节节败退。
而且,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迫使斯大林开始改变自己的外交策略。
他意识到,中国不是一个弱小到可以被轻易操纵的傀儡国家。
相反,这是一个可以在极端劣势之下战胜美国的,极具潜力的国家。
从这一刻开始,苏联决定进一步拉近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中苏之间的蜜月期,由此拉开了序幕。
中国在斯大林构筑的绝境之中,依旧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段历史如今看起来,中国是有惊无险,可对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能够以弱胜强,靠的是中国军民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勇气。
所以,抗美援朝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无论是正面战场上的交锋,还是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都在提醒着今天的中国人,和平与独立,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参考资料:
陶思萌《朝鲜战争:前苏联和朝鲜的合谋》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冯学荣《朝鲜战争的25个历史疑问》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