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总结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最新的典型案例,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意义。
11月4日-5日,面向TOD开发的建筑震振双控技术交流会暨车辆段上盖工程原位动力试验观摩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会议,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大设计院和高校的嘉宾,共同探讨TOD开发的前沿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结构行业的技术进步。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勘查设计协会结构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京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业内聚焦建筑震振双控技术,探讨TOD的机遇与挑战
TOD是当下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模式,轨道交通振动问题一直是其建设的难点。多年来,业内专家在振动控制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已经初步掌握成熟解决方案。
其中,建筑震振双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振动控制技术进展的重要成果。该技术是指利用包含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模块的三维隔震支座,实现结构竖向微振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震动的双重控制。这项技术对于支持城市TOD开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工程师束伟农,以北京平西府车辆段上盖开发、五路居停车场上盖开发、北安河车辆段和东坝车辆段作为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案例进行介绍。其中,针对轨道减振,以平西府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为应用案例,减振降噪主要措施有:库内整体道床与主体结构设缝分离、在道岔区增加道砟垫等;重点介绍北安河TOD项目总体设计,进行震振双控,建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出通过改变布置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的结论。
清华大学教授潘鹏在《地铁周边建筑三维隔振技术研究》报告中提到,他们对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咽喉区全部盖上建筑使用3D-RFPS支座进行震振双控。在咽喉区上盖建筑中,施加竖向振动激励验证支座的隔振效果,进行水平推拉试验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隔震情况。
建筑震振双控技术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初步证明了其在提升建筑隔震性能和舒适度方面的优势。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也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取得新突破。
京投发展坚持创新迭代,筑牢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TOD是一个具有高技术门槛的物业开发形态。但是,由于工程复杂、技术门槛高、开发周期长等难题,对开发商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门槛构成了地铁公司、TOD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尤其是在减振降噪方面,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介绍,现在震振双控技术在国内外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应用之前要经历专家论证、隔震-振机理合理清晰、装置性能足尺实验等6个阶段。
此外,全国工程勘查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洁民认为,随着轨道交通与TOD模式的法则,针对震振双控支座的研发逐渐热门,但目前震振双控产品的应用仍然较少,关于振动控制评价方法的改进、震振双控支座的数值模拟、震振双控结构的振动响应控制情况、震振双控设计理论等方面国内外研究尚不全面,仍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
14年来,京投发展一直专注TOD领域,在减振降噪领域更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取得十多项专利技术。其和高校、机构不间断地进行合作,强化产学研联动,推进建筑震振双控技术取得新突破,把减振降噪这件事越做越好。
这次会议,京投发展在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上盖项目提供场地,开展车辆段上盖工程原位动力试验。
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基地上盖项目,共有23.94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用于商业、住宅综合体开发。该项目由京投发展组织开展建筑震振双控技术研究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清华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并与震安科技共同研发了新型高性能技术产品。为了展示隔震支座的使用效果,在项目现场开展三维隔震结构水平隔震性能演示和竖向地铁振动隔振性能演示,实现技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TOD开发模式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其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在减振降噪方面,京投发展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希望凭借先进的建筑震振双控技术,拥有打造更复杂的、更高能级的、更大规模的TOD产品的能力。
当然,除了减振降噪专项研究体系,京投发展还研发了多项TOD技术体系并落地实施,例如客户场景研究体系、盖上主题公园专项研究体系、盖上“咽喉区”功能专项研究体系等。京投发展先后开发了西华府、琨御府、公园悦府、岚山、愉樾天成、北熙区、森与天成等标杆项目,实现了TOD产品的不断迭代,走在行业前列。
未来,京投发展将持续创新,以前沿的技术提升产品与服务,为业主构筑充满效率和幸福的家园,推动TOD高质量的发展。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