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记者获悉,2023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已结束,15位候选人分享了各自在清华园的成长经历,随后投票结果前10名名单公布。
“清华特奖”全称为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自1989年起设立,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以培养更多德、智、体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10月25日清华大学公布,经学生申请、院系资格审查、院系内初评和学校第一轮评选,共15名候选人入围答辩会。
清华大学挑战杯近年来唯一人文方向特等奖获得者、新雅书院梁奕飞进入答辩结果前十名。在“特别优秀”之外,这位同学的“特别勇敢”更引人注目。大一时,理科出身的他一度困于不够理想的成绩,社工上也是浅尝辄止。在居家“闭关”思索自己的定位与未来的发展可能后,他做出了第一个大胆的决定——“理转文”,他自行制定了大一下学期的全文科课表,开启国学之路。初入学时的挫败感在找对方向后奇迹般地发生扭转,他所修的主修和辅修专业课均取得了4.0的成绩。他也积极为新雅书院的培养体系建言献策,从对自己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了解出发,不断反馈,梅赐琪院长笑称他为“意见最多的同学”。
记者注意到,答辩同学的故事各有亮点:带队开发出首个10自由度双腿轮足机器人,斩获校挑战杯特等奖、首都挑战杯特等奖的未央书院学生朱颖雷;以击剑高水平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清华,入学以来多次为清华大学荣获首都高校高水平组击剑比赛金牌的建筑学院学生周汝赟;来自台湾、希望为祖国芯片产业尽一份心力而投身科研的材料学院学生林祐均;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为嘉宾提供中英俄三语互译志愿服务的国际学生尤丽娅……这些同学均进入前十名名单。
在答辩现场的总结讲话中,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对候选人表示了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清华大学重新梳理和设计了学生奖励荣誉体系,不断加强奖学金筹款力度,持续扩大奖学金覆盖面,在评选中强调“以德为先”,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特等奖学金作为学校奖学金体系中的一环,坚持贯彻多元评价理念,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校也将努力为同学们发展提供支持资源。
同时过勇强调,要正确、理性地看待特等奖学金,获得特等奖学金意味着此前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无论是否获奖,都需要不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方能行稳致远;要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冲刺时的结果,也在于沿途看到的风景,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据悉,此次答辩产生的投票结果前十名仅作为特等奖学金评选的参考材料提交校务会议,最终获奖名单将由校务会议审议确定后在校内信息门户公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