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片儿警”李蓉:45岁下基层,街坊们口中“干实事儿的人”

胡同“片儿警”李蓉:45岁下基层,街坊们口中“干实事儿的人”

00:00
10:46

李蓉个子不高,脸上总挂着笑,一讲话,胡同里立马热闹起来,街坊邻居都爱围过来聊天,“蓉姐来了,又发生什么事儿了?”“李警官,和您反映个事儿。”“李警官,上次您说要注意的那个……”

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北社区,52岁的李蓉是这里的社区民警,也是社区穿警服的党组织副书记。45岁才成为一名基层民警的她资历不深,但在这0.5平方公里的地界儿上有名气、有威信,大到家庭成员间房屋财产纠纷,小到邻里间一块木板归属问题,她都能耐心倾听、细心解决,是街坊们口中“干实事儿的人”。

45岁做“片儿警”

李蓉从小最爱看警匪片,就想当警察,初中毕业后考警校却卡在了身高上,恰好公安护校也在招生,她赶紧报了名,来了个“曲线救国”。

1990年护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公安医院,来看病的都是公安系统的同事,虽然没有警务经历,但她从和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聊天里拼凑出各个警种的大概模样。

这其中,她觉得派出所工作最有趣,尽管大多数民警口中的派出所警察并不好干,“家长里短,事务繁杂、加班加点……”但李蓉觉得那正是适合她的岗位。李蓉从小生活在胡同大院,对百姓生活里锅碗瓢盆碰撞出的交响乐章听得再多不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爱听大人们拉家常,“处理纠纷,调解关系,这不是我擅长的吗?”当时还是医生的李蓉这么想。

2006年,单位体制改革,李蓉35岁时有了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机会,但那年,她恰好做了手术,领导多方考量,将她推荐至监区医疗管理处工作。这虽然和自己的理想有差距,李蓉还是很高兴,工作对象变了,她总算有了“当警察”的感觉。尤其后来当上管教民警后,李蓉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我比较擅长和人沟通,能揣摩对方心理,话也能讲到对方心坎儿上,这么一来,我看管的在押人员有什么事都会主动和我说。”

2016年李蓉机会又来了,她到基层派出所工作的申请得到了批准,成为了一名“片儿警”,45岁的年纪别人都求安稳、图轻松,李蓉却跳出舒适圈扎进胡同,来到了东城公安分局建国门派出所。

“干实事儿的人”

起初李蓉做的是巡逻民警,要对110警情出警处置,带她的是和她儿子差不多年纪的“前辈”,遇到的警情也大多是盗窃或者邻里纠纷、家庭矛盾。

李蓉说,那时候她才真的体会到什么叫“鸡毛蒜皮”。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李蓉发挥了自己“会聊天”的特长,“遇到不同的人要审时度势采用不一样的方法,根据个人的脾气性格,结合他说的事,我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和思路,用北京话说这叫‘对上脾气’。”

通过聊天,李蓉要了解矛盾的原因究竟在哪,才能知道如何解决,并且解决好。

干了半年巡逻民警后,李蓉正式来到东城区金宝街北社区警务站,0.5平方公里辖区内一共有六个社区,1.5万常住人口,大杂院、居民楼、街边商户、产业园区、写字楼,辖区内应有尽有。对于李蓉来说,给这里当“家长”,要处理的事说不上难,却非常琐碎。

干面胡同49号院,是一处大杂院,随着租房市场的火热,老居民们私搭乱建的小房越来越多。人多房多,院子里脏乱差,大部分老住户想清整一下小院,街道也把这个院列入了四合院清整的试点名单里,但在前期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一部分住户出于各种原因不同意,矛盾就来了。49号院的居民代表找到李蓉说,“您得给我们想想办法。”

李蓉在院子里转一圈,就知道居民们反映问题的虚实,“私搭乱建的小房密密匝匝,有的还堵着路,到处堆着东西,电线满天飞,消防安全隐患大,这个院还时常有盗窃和纠纷警情发生,很难管理,很多老住户宁可在外面租房住,也不愿意住在这里。”李蓉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频繁地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想办法给那些确实有困难的人家解决实际困难,清理出消防通道,腾退了群租租户。

院里一位腿脚不便的八旬老人,儿女帮着在小院里搭建了一间自用的小厕所方便使用。但是这个小厕所排污管道安装的不规范,造成院内地沟返味严重。想让院子环境好,还不能忽视老人实际需求,李蓉协调有关部门在老人家附近安装了移动卫生间。

院里新铺了地,翻新了墙,门口还安装了人脸识别的门禁,很多老住户陆续搬回来住。居民老唐说,院子现在“夜不闭户”,大家聊起李蓉也都赞不绝口,说她是那个“干实事儿的人”。

多彩会客厅

胡同里住着一位廉大妈,老伴刚刚去世时情绪波动很大,经常给李蓉打电话,她不管李蓉在不在警务站,是不是在上班,也不太讲究她是不是在睡觉,电话铃有时半夜就响起来。

“廉大妈有点儿幻听,一开始跟我说楼上邻居走路重,吵得她睡不了觉,我就去跟人家谈,楼上夫妻人不错,给家里全铺上了隔音地毯。可是廉大妈还是会每天给我打电话,凌晨三四点也打,家长里短一聊就是俩小时,后来慢慢就好了。”

回忆起那些日子,李蓉后来想,大妈身边人突然没了,自己感觉孤单又没有安全感,所以就想找人说说话,这对她来说可能也是一种慰藉。而作为那个被大妈“选中”的人,李蓉觉得,这是廉大妈潜意识里对她的信任,对这身警服的信任。

也是因为这件事,李蓉发现,很多群众遇到困难、矛盾、纠纷,并不愿意让民警到家里去,怕“家丑外扬”,也不愿意去派出所或者警务工作站解决,更愿意找个能让他们有安全感的地方“好好聊”。“我就想如果有个固定的场所就好了,正好警务工作站边上社区放物资的一处房子空出来了,我就打造出一个‘多彩会客厅’。”

“有了问题和矛盾,大家都会来这里反映和解决,街道还专门安排社工每天值守。”李蓉利用“多彩会客厅”这个载体,切实发挥“穿警服的副书记”作用,配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重新规划了胡同主干道停车位,解决了周边酒吧扰民、不文明养犬等一系列大家争议很大的问题。

2021年春节前,李蓉管辖社区的居民唐先生前往某省边远山区小学参加公益活动,回到北京后,唐先生想为当地小学生再做点实事,立即找到李蓉,商议号召社区居民为当地小学生捐款捐物。李蓉发动辖区居民,在会客厅商议后迅速达成一致,居民纷纷送来衣物,李蓉和同事们利用整整一个星期,将40大包衣物进行分类,按照男生、女生不同的身高、年龄、年级进行打包,分发到当地小学。

今年6月,有很多居民反映某酒吧存在长期扰民情况,每天营业到夜里十二点多,酒吧无隔音措施,晚上噪声大。李蓉组织社区工作者、城管执法队、环保部门以及酒吧负责人、居民代表在多彩会客厅召开了好几次协调会,就居民关心的停车、门禁和扰民问题进行商讨,最后酒吧负责人承诺整改。长期困扰居民的扰民问题解决了。

“我乐在其中”

李蓉在工作上也有短板,尽管她会聊、能说,但有时候遇上事也感觉底气不足。上学时候没学过法律,工作以后接触的都是病人,处理过的案子又太少,李蓉感觉自己“不专业”,而这又很难通过看法律书籍弥补。

一有时间她就旁观同事审讯、做笔录,很多法律专业词汇从同事们口中说出来,再和当时的情景一结合,她立马就懂了。“处理问题时,你光给他背法规法条不行,还要讲出几个咱身边处置过的真实案例,对方准听得进去。”

让李蓉聊聊自己办过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她脱口而出的却是一件“失败”案例。辖区一位女士第一个孩子落户在李蓉辖区,但第二个孩子出生时,相关政策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在此地上户口的标准,为此对派出所工作不满,恰好遇到孩子因求医问题急需落户,这位女士又找到派出所要求给解决。对此,李蓉并不是简单用政策回绝,而是耐心地和女士聊,和她单位聊,又联系自己的上级单位,看如何为她家的问题找个最优解,最终劝说她落户他处,先解决眼前下困难。

在李蓉眼里,这事办得其实并不成功,她没能帮那位女士实现她的需求。但第二天,她却收到了女士的感谢短信。这让她意识到,或许女士也知道该怎么做,但心里有结,需要人给她解开。

这样日常又琐碎的事占据了李蓉工作内容的大部分,自多彩会客厅创建以来,李蓉几乎每天都要听街坊们的唠叨,调解邻里纠纷,能当场解决的马上办,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她也会找来“助手”,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住户的亲友,都是这会客厅的常客,大家有事商量着来。

居民郭阿姨在胡同里住了30多年,一个礼拜两三次的多彩会客厅座谈,她几乎从不缺席,参与讨论、出出主意、哪怕仅仅是听听其他邻居的想法。“过去邻里街坊有摩擦在街上就吵起来了,这下好了,有矛盾坐下来在这解决,咱文明处理,给大家把气儿都理顺了。”郭阿姨描绘会客厅的常见景象,“屋子小坐不下,大家就把拼装桌分开,各自在一个角落成团,这桌在调解邻里矛盾,那桌律师在讲《继承法》。”

显然,基层民警的工作强度要比在医院、监狱大得多,加班、熬夜是常态,今年52岁的李蓉脑海中也曾闪过“快退休的人了干吗要上这儿来‘找挑战’呢”的想法。但睡一觉、歇一会儿,她很快就把自己的思绪又拉回到胡同里的家长里短中,反复几次李蓉反而更明白了,“我的成就感就来源于这儿,我乐在其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