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成金融数字化转型基石 催生万亿级市场

数据成金融数字化转型基石 催生万亿级市场

00:00
08:29

“最近贷款时银行的服务有所变化:商业银行主动指导我们操作,还通过与征信平台等合作,为企业融资增信,贷款效率大大提升。”某半导体领域企业负责人连先生近日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以前银行的贷款太繁琐、流程太长、资料太多,但企业备货资金压力大、对时效性要求高,常被银行信贷流程拖后腿。”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金融机构风控管理渐趋稳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流程慢等问题得以缓解。伴随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在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让金融机构成为数据流通和交易的主要需求方。

当前数据流转与交易仍处初期阶段。但随着我国各产业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数据要素或将成为未来影响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近日指出,数据要素定价是开启新的十万亿级市场的“金钥匙”。

数据用在哪?

风控、信贷、投研、获客是主要四大场景

“现在给小微企业发放信贷比以前方便很多,银行可以有更多的维度获取数据为企业增信。”某银行深圳地区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以深圳为例,银行与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合作,激活企业信用数据价值,探索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融资产品与服务。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依托地

方征信平台建设,金融机构可以深度挖掘小微经营主体的“经营数据信用”,利用小微企业营业资金流水、用水用电、企业纳税、员工社保等数据综合评估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和风险,从而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与实际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贷款。

实际上,伴随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在普惠金融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让金融机构成为数据流转和交易的主要需求方。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上海数交所数据交易额不断攀升,8月起单月数据交易额已超1亿元,预计2023年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10亿元,其中金融板块数据产品供给和交易比较活跃。

“金融机构对于数据的需求是海量的,且对数据的质量要求高。从目前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数据的需求方。”韦志林表示,相较于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对外部数据采购需求较大,风控、信贷、投研、获客是金融机构获取数据的主要四大场景。

北京金控集团、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范文仲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论坛表示,当前数据作为核心要素资源,资产属性还没有充分体现,数据要素价值化的意义重大,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早期。

数据如何流转?

数据以产品的形式出现

为了满足金融业的数据需求,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上海数据交易所积极推动建设数商生态,发展数据要素型企业数商生态的构建。如今,数商正在不断丰富市场中流通和交易的数据种类和来源。

实际上,数商作为围绕数据开展业务的新业态,能够凭借自身技术能力生产数据要素,再通过参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开发治理、数据应用和数据共享流通等市场环节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

而数据流通交易主要以数据产品的形态出现,这不仅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可以让金融机构更高效地使用数据。

以风控数据为例,金融机构要判断企业是否具有信贷偿还能力,银行往往要查看报表,以及是否有抵押物等,但基于数据产品,如征信公司等数据供应方将企业数据处理成为“精准画像”或“评分”,为金融企业提供某一领域的信用参考。

如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与辖内小微融资比较多的银行结合其它多维度政务数据,为个体工商户精准画像,形成有效的征信产品,助力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个体工商户的贷款产品,可实现无抵押、无担保下的纯信用贷款。

金融机构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交叉验证某一企业的经营与信用情况。除了地方征信平台更多来自于税务等政务数据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数据供应方不断涌现,为金融机构做贷款前、中、后期的风险监控。

韦志林介绍,这些数商可以提供一些特有数据,在上海数交所的交易平台上,有数商可以针对货车司机ETC缴费记录、及时性等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评分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该司机或其所属企业的信用画像。另有数商则基于遥感卫星对建筑工程进度和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可帮助金融机构来做贷款中期的资金监测。

范文仲指出,数据价值化过程中应用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能够趋利避害,是平衡数据安全和开发利用很有潜力的新途径。同时,我国还应发展配套数字经济中介服务体系,大力打造配套的数字经济中介服务机构。

例如,对于一些不具备海量敏感数据管理能力的中小企业,可委托数据加工机构提供数据清洗、脱敏等质量和价值提升服务,由专业数据托管机构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安全管理,降低合规成本。

数据价值如何体现?

建设交易中心推进公允价格形成

从数据流通角度看,如何释放包括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在内的数据资源价值,让沉睡的原始数据产品化、资产化、资本化,国家在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交易流通市场及数商生态构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近年来,针对数据要素的顶层设计和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出炉,如去年底发布的“数据二十条”为数据要素市场提出了发展依据,让数据确权已不在是数据交易的“拦路虎”;而今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则明确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和会计处理适用准则,为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提供了细化指引。

“随着数据资源入表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数据要素流通即将迎来重要机遇期。”韦志林表示,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流通交易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枢纽,将在组织高质量数据产品供给、安全合规高效流通、培育市场构建生态、发展数据要素新产业、形成并创新应用数据资产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韦志林认为,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利用,推进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引导企业愿意将数据作为产品进行流通并推进数据资产化,还需要数据交易等各方对市场进行培育,来加快数据要素流通生态的建设,让相关产业从中发现自身新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型。而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交易的公开市场,从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完善流通交易规则、活跃市场、形成公允价格、培育产业、创新数据资产应用等方面的功能。

“当权属清晰、交易可控、使用可追溯时,数据资产将形成稳定的价值。”范文仲此前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分论坛上指出,数据资源需要通过登记、评估转变成可量化的数据资产后,进而通过交易流通实现市场定价,才能上升为生产性的数据资本,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挖掘和释放。

此外,范文仲还指出,当数据资产形成稳定价值后,数据资产可实现由价值交换阶段到价值创造阶段的跨越。在此前提下, 通过审慎试点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数据资产保险、数据信托、数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推动数据由货币性资产向可增值金融资产的转化,将会进一步放大数据资产和数据资本的规模和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