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级响应、分钟处置,北京消防队伍到场半小时内灭火率超85%

​秒级响应、分钟处置,北京消防队伍到场半小时内灭火率超85%

00:00
05:42

11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五年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先后2次被应急管理部授予集体一等功,4次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连续3年获评市政府绩效考评“优秀”等次,领导班子3年被应急管理部政治部评为“优秀”等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首都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将消防安全责任逐级压实到4.5万个单元小网格

五年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以宣贯国务院《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为牵动,出台《北京市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消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地方政策法规,编制大型商业综合体、文物建筑、养老机构等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全面推行火灾事故指标“全口径、双下达、双考核”,实行月评价、年考核、定期通报、督导督办抄告等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和民生实事,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借力348个街乡大网格、6728个社区中网格和4.5万个单元小网格,逐级压实政府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责任。

2023年10月24日上午,通州区自防自救力量2023年秋季消防技能竞赛举行。团体赛项目,选手正在使用移车器移车。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针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研发“企安安”隐患治理系统,组织45万家单位依托系统实现隐患“排查、上账、限改、销账”闭环管理;针对“两个车道”突出问题,建立“交消联勤”握手机制、制定“七项硬措施”;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突出问题,统筹20个部门、突出10个环节全链条管控;针对“自防自救能力弱”突出问题,广泛开展“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累计培训辐射137万人。

五年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圆满完成7000余场次重大消防安保任务,投入执勤指战员10余万人次、消防车1万余部次,确保了“党的二十大”“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一系列重大会议和活动期间消防绝对安全。

新一代智能接处警系统实现“秒级响应”

五年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按照“秒级响应、分钟处置”目标,不断巩固应急响应“五速模式”、持续提升多种力量“四联机制”,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消防救援基础设施网和应急响应调度网建设的实施意见》,研发新一代智能接处警系统和作战指挥终端,依托大数据、雪亮工程、单兵图传等现代化平台,实现纵向与22个支队、446个消防站、2.3万余个自防自救力量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横向与公安、应急、急救、燃气、电力等应急联动力量联调联战、一呼百应,队站平均接警到场用时缩短4分钟,到场半小时内灭火率达到85%以上。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以全员岗位大练兵为抓手,每年组织1500多名指挥员、1400多名班长骨干集中培训,创新23种实训战法,于春季、秋季分别举办“千人大比武”,确保全系统练兵、全员额参训、全岗位覆盖;大力推动“特勤建特、专队建专”,加快推进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地下空间、地震地质灾害、水域以及核生化7类专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特种灾害事故攻坚打赢能力。

五年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累计接处警15.9万起,出动指战员387.4万人次、消防车55.3万辆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27203人,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有160支专业救援队在抗击新发地市场疫情、“23·7”防汛抢险救援、河南抗洪抢险救援、湖南长沙村民自建房坍塌救援、莫桑比克国际救援、土耳其地震国际救援等行动中经受了实战检验。

消防站点扩充一倍,2座区级专业性训练基地建成

五年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以改革为动力、以关键带全局,加速构建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共消防设施网和应急保障体系。按照“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站建广,织密城乡灭火救援网”思路,消防站点由改制前的213座增加到446座,平均作战半径大幅缩短、响应速度显著提升,核心城区已基本实现5分钟消防目标;完善三级训练设施功能,推动建设总队第二战保基地,规划的4座区级专业性训练基地已建成2座,50个队站训练设施完成改造升级。

围绕“建强国家队、壮大专职队、发展志愿队,构建多元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总体思路,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转制后招录消防员总数达到2656名,占现有消防员总数的52%,逐步成长为一线骨干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