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卫灵公篇 15.13-16》责己重而责人轻

140《卫灵公篇 15.13-16》责己重而责人轻

00:00
09:0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责己重而责人轻。


我们要介绍《论语卫灵公篇》第13到第16章。


先看第13章,原文是: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意思是︰

孔子说:算了吧!我不曾见过爱好德行像爱好美色的人。


本章主要内容已在〈子罕篇9.18〉见过,差别是前面多了已矣乎三个字。


在《论语》全书,孔子说话用已矣乎开头的只有两句:一句是本章(〈卫灵公篇15.13),另外一句在〈公冶长篇5.26〉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两相对照,可以看到这两章竟有6个字相同,就是已矣乎,吾未见


孔子用吾未见来表示深以为憾的感叹共有6次,前面加上已矣乎更是表示十分失望接近绝望了,意思是算了吧!不要再奢望了。问题是,为什么见不到爱好德行像爱好美色的人呢?简单的答案是:爱好美色出于本能,爱好德行则需要修养。


孔子在〈季氏篇16.7〉谈到君子有三戒的时候,第一戒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人有血气、冲动、欲望,顺着这种本能就会好色,这时如果接受适当的教育,明白人性向善的道理,那才有可能好德,并且也才会明白好德的快乐是合乎人性而终其一生的。


这两者的差别在效果上很清楚,如果好色,则美女一出万方瞩目,为了争夺及讨好美女,而亡国的例子所在多有;如果好德,则以君子为目标,各自修练互相期勉,天下可以长治久安。孔子对此非常在意,那不是很合理吗?


其次,看〈卫灵公篇〉第14章,原文是: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意思是:

孔子说︰臧文仲是个做官不负责的人吧!他明知柳下惠有卓越的才德却不给他适当的官位。


臧文仲是鲁国大夫臧孙辰,他在鲁国担任大夫,位至司寇,历经四朝国君,就是庄公、闵公、僖公、文公。


在《论语公冶长篇5.17》曾说臧文仲供养大龟的屋子里,有山节藻棁(zhuó)的装饰这表示他有逾越身分,谄媚大龟的嫌疑。孔子说他这样做,怎么能算是明智呢?后来,在鲁国以明智著称的臧武仲(〈宪问篇14.1214.14)是臧文仲的孙子。


本章谈到的柳下惠,原名展禽。他家有一棵柳树,他居于柳下,是他的谥号,所以一般称他柳下惠;本章谈到的柳下惠,依〈微子篇18.2〉所说,在鲁国担任士师就是典狱官,正好是臧文仲这位司寇的属下。


我们对比一下:在〈宪问篇14.18〉里面,孔子称赞卫国的公叔文子提拔他的家臣大夫僎,与他一起担任朝廷的大夫。而在本章(〈卫灵公篇15.14),鲁国的臧文仲就不一样了,他明明知道柳下惠有才有德就故意压抑他,不让他升任朝廷大夫。


还好,后来孟子列举四种圣人,以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就是圣人中随和的。依孟子所列,另外三种圣人是:圣之清者,清高的是伯夷与叔齐兄弟;圣之任者,负责任的是商汤的宰相伊尹;圣之时者,配合时宜的则是孔子(《孟子万章篇下》)


我们接着看〈卫灵公篇〉第15章,原文是: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

孔子说︰责备自己多而责备别人少,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在《论语》一书,有关情绪的语词出现最多的,正是这个字多达20次,由此可知,在人间与人相处要特别留意这个问题。在〈颜渊篇12.21〉里面,樊迟请教老师如何修慝,就是如何消除积怨?孔子的回答是:批判自己的过错而不要批判别人的过错,就可以消除积怨了。


本章表达类似的意思,要责备自己多而责备别人少。如果稍作分析,可知有两种:一种是我对别人的怨,另一种是别人对我的怨。


如果是我对别人的怨,那么修养的主动权在我,只要我学习古人做学问是为己,为了自己而修养(〈宪问篇14.24),或者做个君子,所要求的是自己,那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像孔子一样,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宪问篇14.35)里面的不尤人,不责怪别人。然后也可以学习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篇7.15)?也就是我的各种怨不是可以消解于无形吗?


如果是别人对我的怨,那么本章所说的是重要的参考,然后再学习伯夷、叔齐的另一个办法不念旧恶”(〈公冶长篇5.22)就是不记着别人过去的恶行,那么别人对我的怨,自然越来越少了。同时要谨记,不要全依利益来考量人我关系,因为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篇4.12)。你要学习《易经损卦》(41)所启发的损己利人,结果一定上上大吉。


最后,看〈卫灵公篇〉第16章,原文是: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意思是: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来提醒自己的人,我对他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在《论语》中,孔子两度说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篇9.24〉;〈卫灵公篇15.16),也就是我对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让孔子束手无策的人是谁呢?在〈子罕篇9.24〉孔子说:如果有个人,他听到义正词严的话,表面接受而实际不改;听到委婉顺耳的话,光是高兴而不加以思索,像这种不肯改过又不肯思索的人,孔子是束手无策的。的确,对于这样的人,再好的老师也将毫无办法,教育的成效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觉悟,产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至于本章,孔子只希望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会自己先认真思考怎么办,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警觉,还不想自己思考负起责任,那么请问:谁能帮得上呢?年轻人听到孔子的话,遇事就要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他自然会谨言慎行,针对困难去认真思考解决的办法。


养成这种习惯,心态比较成熟,也能在社会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君子求己不求人。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文泉zwq

    记得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不好,不匿怨而友其人,有怨先不交往,修养无怨后可以交往,做到真诚正直。修养的过程会从认为别人无知到知道自己无知,再到接受并和无知和谐相处,理解了因果,对发生的一切就无怨了,包容别人更包容自己,现在皆是自然,这时就会把能量用来走人生正途,怨,伤人伤己伤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