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集〈子路篇 13.15-13.17〉为君难为臣不易

第 121 集〈子路篇 13.15-13.17〉为君难为臣不易

00:00
09:5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为君难为臣不易。


我们要介绍《论语子路篇》的第151617这三章。


先看第15章,原文是: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我们先大概说一下背景:鲁定公九年,孔子开始出来从政,时年51岁。孔子的从政前后五年,经历是成功的。在此期间,定公有机会向他询问政治上的重要观念,本章就是一个例子。


定公的问题有一些简单,甚至有些天真。古今中外,谈到治理国家,靠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或者使国家亡,有这样的话吗?即使如此,孔子还是给了答案。


我们先看看,原文的意思︰

定公询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话不可以说得这样武断,以近似的程度看,有一句话是︰『做君主很难,做臣属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很难,不是近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话不可以说得这样武断,以近似的程度看,有一句话是︰『我做君主没有什么快乐,除了我的话没有人违背之外。』如果说的话是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是不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是近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吗?


鲁定公身为鲁国统治者,当然希望有专家可以提供一个治国的锦囊妙计。如果世间真有这样的秘诀,也就是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那么谁不想先听为快呢?谁不想依此振兴国家,进而称霸天下呢?同时,如果世间真有这样的秘诀,就是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那么谁不想在知道答案之后引以为戒,警惕自己避开陷阱,进而使国家永不衰亡呢?


孔子面对定公的大哉问,他保持一贯的冷静而理性的态度,先声明说:话不可以说得这样武断,只能以近似的程度来谈。事实上,由孔子来回答这两个大问题,无异于宣示了儒家的政治原则。


以下分两方面来讨论。

首先,我们看正面的答案︰一言足以兴邦。


孔子认为,这样的一言是为君难,为臣不易,也就是说︰做君主很难,做臣属也不容易。国君大权在握,臣属分层负责,目的都是妥善治理百姓。如果君与臣都能自觉责任重大,在施政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使百姓可以在公平、仁爱的社会中安居乐业,这样自然使国家兴盛了。


孔子这里说的七个字为君难,为臣不易,其实是总结了《书经》的精华。《书经》的内容,主要是古代的政治文献,有君告诫臣的,也有臣进谏君的。孔子在此使用一言以蔽之的手法,以七个字点明了古人在政治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智慧。这七字箴言用在古今中外的政治上,皆可适用。


其次,我们看反面的答案︰一言足以丧邦。

孔子认为,这样的一言是︰我做君主没有什么快乐,除了我的话没有人违背之外。这句话让人听起来不寒而栗!换个方式说,如果国君只乐于做一件事,就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不管自己的号令是对是错,那就麻烦了!


孔子接着婉转补充了一句,他说:如果国君的话是对的而无人违背,那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国君的话是不对的而无人违背,那后果就不堪设想,甚至可能让国家衰亡啊!


问题是,国君的话有可能都是对的吗?国君对于军事、经济、教育、用人、天文、地理各方面的命令,有可能都是对的吗?这实在是难以想像的事。如果国君不能够用人唯才、分层负责、察纳雅言、知过能改,那么国家能不走向衰亡吗?历史为鉴,斑斑可考!国君自以为天纵英明,而刚愎自用;被阿谀小人包围,而使贤人退避的情况,不都是这句话的写照吗?


总之,一言足以兴邦丧邦的提问,确实过于武断,但孔子的回答,千载之下,仍然使人深思及震撼。


接着看〈子路篇〉第16章,原文是:

(shè)公问政。子曰:近者说(yuè),远者来。


意思是︰

叶公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使境内的人高兴,使境外的人来归。

本章,上场的叶公是楚国大夫,担任叶县县长。他曾在〈述而篇7.19〉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而子路没有回答。于是孔子提醒子路,可以这么介绍他,就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难得一见的孔子对自己的描述,在本章,叶公请教孔子有关政治的做法。孔子的回答考虑了对症下药,怎么说呢?叶县是楚国所占的蔡国旧土,聚集了大批蔡国难民,在治理上是一大难题。孔子的建议是︰善待境内的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从而吸引境外的百姓来归。


这确实是施政的大原则。

最后,看〈子路篇〉第17章,原文是: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是:

子夏担任莒父的县长,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不要想很快就有成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就有成效,反而达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办不成大事。


莒父,位于鲁国西部。在〈先进篇11.16〉可以看到子夏的个性与子张对照时,是过犹不及的不及,属于比较保守退缩的。同时,在〈雍也篇6.13〉孔子也曾提醒子夏:不要做个小人儒,就是不要做个志趣偏狭、目光短浅的学者。


本章,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是两句话,这两句话涉及做事的过程与目标。

首先,设定施政的目标时要有远见,如果只看小的利益,那肯定是办不成大事的。其次,在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如果想要很快收效,反而达不成目标。

孔子这两句话,正是我们在工作上的座右铭。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父子相隐见真诚。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