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丨金枝丨03从“扎小人”看弗雷泽的巫术原理

人类学丨金枝丨03从“扎小人”看弗雷泽的巫术原理

00:00
15:35

你好,欢迎来到《金枝》导读的第三讲。这一节我们来讲巫术的一般理论。

在上一讲,我给大家介绍了《金枝》这本书的切入点,也就是内米湖畔的狄安娜神庙里面一个非常奇特的祭司更替的规则。这本书的主线,就是弗雷泽对这个奇特的习俗或者神话故事所做的分析。但是,在分析过程中,弗雷泽引出了很多分支、分叉,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讲,我就想向大家介绍,这些枝杈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分支,那就是弗雷泽的巫术理论。

首先,什么是巫术?提到巫术,大家可能直接想到的一个形象就是跳大神,有个巫婆或者神汉在那“咿咿呀呀”地唱着、跳着,帮人看事、治病之类的。但是在弗雷泽这里,巫术有更为直接和明确的定义,以及更为理性化的解读。

这个定义是什么呢?就是弗雷泽认为,巫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从异常蒙昧的史前状态,认知周遭的自然,开始尝试和自然发生关系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人们认为,万物都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内在于物体自身,人们可以运用这种规律,来干预自然、干预这些物体,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那么,巫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弗雷泽认为,巫术主要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同类相生”或者果必同因,也就是相似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因比同果的关系,这个原理被称为“相似律”。第二个原则,就是物体一经相互接触,在中断实体的接触之后,还能继续远距离地相互作用,这个原理被称为“接触律”。说白了,巫术就是两种内容,第一个是找相似,第二个是找接触。巫师只要根据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内在于万物的规律,就可以施展他的巫术。

所以,从刚才说的两条原则出发,就可以进行两大类巫术。比如从第一个原则相似律出发,巫师只要通过模仿一些事情,就能实现他想做的任何事。这一类巫术,弗雷泽把它称为“顺势巫术”,“顺势而为”的“顺势”,或者叫“模拟巫术”。而从第二个原则接触律出发呢,说白了就是,巫师想通过一个物体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施加影响,只要这个物体曾经和那个人或者那个物体接触过,他就可以实现这种目的。这一类巫术,就叫作“接触巫术”。接下来我就分别给大家举一些非常有趣的例子。

先说第一类巫术,“顺势巫术”或者“模拟巫术”,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非常好理解了。说白了,一个巫师想实现某种事情,他可能不去直接做,他只要模仿着相似的事情去做出来,可能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弗雷泽举了一个古代印度人治疗黄疸病的例子。我们知道,人患黄疸病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外在表征,就是整个人的皮肤发黄。那么根据顺势巫术的原则,这个巫师就想把病人身上的黄颜色,转移到其他带有黄颜色的牲畜或者是其他东西上,然后把象征人体健康的满面红光的红颜色,从一个活跃的、非常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公牛身上转移给这个病人。于是,治疗黄疸病,就遵从了一个基本的原理:第一,要把这个人的病态的黄色去除掉;第二,要把象征人活力的红色带回给这个人。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这个巫师一般就会念咒语,说:“到太阳那里去,你的心痛病,你的黄疸病,我们要用红色的公牛颜色来包藏你,把你包藏在红色之中,使你长寿。”巫师这么念咒语的同时,会给这个黄疸病人喝一些带有红颜色的水,就象征着把红色转移到这个病人身上。我们也知道巫术并不一定生效,那巫师可能就要反复地重复这样一个过程。

再比如,在北美洲英属哥伦比亚的海岸生活的印第安人,他们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河里和海里的鱼产资源来生活,如果鱼群在相应的季节不来,他们就得挨饿。于是这些印第安人就可能会请一个巫师,来做一个鱼的模型,放在鱼群经常来的水域里面,然后祈祷鱼群游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为了让真实的鱼群来,巫师会施展的法术就是,他用一个鱼的模型,来象征着这个可能到来的鱼群,然后去祈祷。

再比如,新几内亚的巫师求雨,当天气非常干旱和炎热的时候,如何让雨到来呢?巫师就会拿着盛着水的碗,然后去四处泼洒,象征着雨降落大地,同时口念咒语来祈祷雨水能够来到大地。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巫术的相似性原理的一个基本应用,就是巫师想要实现某个目的,他并不能直接地把这个人或者这个物体带过来。比如印第安的巫师并不能直接把鱼群从远处带回来,印度的巫师也不可能直接去治疗黄疸病人,那么他们如何去实现?那就只能用相似性的东西,比如,太阳是透亮闪黄的,那么他们就希望,阳光既然是黄色的,就能够把黄疸病人身上的黄色给带走;同时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红光满面的,那他就把这个人跟红色的公牛放在一起,希望公牛的红色能够传回到这个人的身上并且让他具有活力。同时他还要把玫瑰色的水给这个病人喝下去,希望这种玫瑰色能浮现在他的皮肤上。

从现代人的科学角度来讲,这些都不是治疗黄疸病的方法,因为我们现代人对于黄疸病的成因,有一种科学的解释。而巫师对于黄疸病的成因,有一种在他的认知状态下能够达到的认知,那就是这是人皮肤的颜色的问题,那只能让黄色的东西跟着太阳走,让红色的东西跟着公牛回到这个病人身上。

我们再举一些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例子,来让大家理解相似性原理以及它对应的模拟巫术,有人认为吃核桃可以补脑,这其实就是遵循相似性原理。除此之外也还有不少。我们现在结婚的时候,大家经常看到床上要放大枣、花生、桂圆、莲子,就是所谓的早生贵子。现在一般是在床上放,那放在古代,大家可能还要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熬成一锅粥,希望新夫妻两个人把这个粥喝下去,就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件事进入到身体里面,他们就能早生贵子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拟性的巫术。

同样,古代人希望多生孩子,认为生双胞胎是一个非常福气的象征,那会给孕妇吃什么呀?给孕妇吃双黄蛋。它就是用两个黄来象征着这种双胞胎的意象,然后给女性吃下去以后就能怀双胞胎,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拟巫术。

好,以上第一条,相似性原理和模拟巫术。巫术的第二大原理就是刚才讲的接触性原理,它对应的巫术,我刚才也介绍了,叫作“接触巫术”。那么接触巫术呢,就是说,跟人有过直接接触的东西,被顺势做了一定行为之后,这个人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即使这个东西已经脱离了人体。

最典型的,比如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牙齿这件事儿。在我小时候换牙的时候,我的母亲还会说,这颗下牙掉了,你要扔到房顶上,因为这象征着你的牙要往上长;而你的上牙要是掉了,你要把它扔到土里或者扔到沟里,因为这预示着你的新牙要往下长。你看,这是我一个日常身边的例子,其实这里面就蕴含着所谓的接触巫术。就是乳牙即使脱离了你的身体,那么人们也相信,它可能会对你后面生长出来的恒牙有着持续的影响。

这样一个对于牙齿的接触巫术,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独有。比如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在举行成年仪式的时候,当地的澳大利亚土著人都会让儿童把门牙敲掉,敲掉门牙之后,就要把这颗牙放在水边的树的树皮下面。他们去观察,假如这颗牙被新长出来的树皮盖住了,或者是掉到水里了,这就说明平安无事。而假如有其他的虫子,比如蚂蚁,爬到了这颗牙上,那么他们就认为,这个孩子未来口腔就会受到威胁,就会长蛀牙,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接触巫术的一个例子。

再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文学案例,在鲁迅的小说《祝福》里面,祥林嫂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她想要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去除掉,怎么办?旁人就劝她,你去花钱买个门槛,捐到庙里,让门槛当你的替身,千人踩万人踏,意思就是让这条门槛代替祥林嫂受难。这种认为只要是你接触过的东西,然后再放下去,它就能代替主人去经历一些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接触巫术的观念。

这种替身的观念也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有。比如非洲乌干达的巴干达人就相信每个人一出生的时候就会有个替身,这个替身就是他的胞衣,也就是我们说的胎盘。所以巴干达人会把胎盘当成他们第二个孩子,母亲会把这个胎盘埋到香蕉树下,然后这棵树从此就成了一棵圣树,直到结出香蕉为止。他们一家人就会把埋有胎盘的这棵香蕉树结出的香蕉,做成一顿圣餐吃下去,象征着这个替身帮助孩子度过一系列的劫难。这些都是接触律在巫术中的应用。

我们介绍了巫术的两大原则,相似律和接触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弗雷泽说,其实很多的巫术往往是相似律和接触律结合的产物。我再举一个咱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例子,扎小人。扎小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两条原则、两种巫术相结合的案例。

在扎小人的巫术里面,假如一个人想害人,就往往用稻草做成一个小人儿,用针去扎它,来让对方受害。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相似律的应用。因为用针扎小人,然后希望那个人就也被针扎一样浑身疼,产生病痛,用这个小人来模拟那个真人。但是隔着这么远的空间距离如何去实现呢?往往要是把被害者的头发,或者是牙齿,或者是穿过的旧衣服,放到这个小人身上,再或者在这个小人身上书写这个人的生辰八字,只要是跟被害者相关、有直接的关系,那这个小人就成了这个受害者的替身,巫师就可以用针去扎它,使得对方害病,这里就是用到接触律了。所以说,扎小人是非常典型的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相结合的一个案例。

这就是弗雷泽最基本的巫术理论。后续几讲,我们去分析内米湖畔狄安娜神庙,那个非常奇特的祭司更替仪式的时候,我们会大量地用到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在现实中应用的例子。

除了巫术之外,在弗雷泽这里,巫师同样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巫师才能去操纵、实现巫术。而且弗雷泽认为,一个巫术并不仅仅是私人性的,当巫师把这种巫术用在了公共性的事业上面的时候,这个巫师就具有了额外的价值。

比如我们讲,在一些干旱地区,巫师可以求雨,他通过把水洒在地上来求雨;同时像在一些赤道地区,也可能因为雨太多,有的巫师要求得天气晴朗,就会尝试去升起火堆照耀天空。所有这些都是巫师为了公共性的生活来祈祷,来操纵自然。那么这个时候,巫师就从简单的帮助个人的身体健康,迈向了一个社会健康或者社会公共福利的方向,这个时候巫师的作用就从私人转向了社会化。

而弗雷泽有着一种非常朴素的社会进化观,他认为,人从蒙昧状态迈向一个初级社会的状态的时候,一定是从一个比较小的生存群体,向一个更大的生存群体迈进,而一个更大的生存群体,就意味着它对粮食、对资源,有着更多的需求。但是原始人的生产力又比较低下,怎么去保证更大的社群对于资源的需求呢?那么公共性巫术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也就意味着,保证粮食的生产、保证气候风调雨顺的巫师,他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于是,一个巫师一旦社会化了,他开始为社会大众去施展巫术的时候,他就逐渐掌握了权力,而这个权力在弗雷泽看来,就是国王王权的雏形。

所以,在弗雷泽的巫术一般理论里面,除了我们讲的巫术的基本原理,讲相似律、接触律以外,我们也要看到,巫师自身,也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最早,人类在蒙昧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得到平安,巫师就帮助大家去扔点牙齿或者是治疗黄疸病,实现这样一个私人性的目的。而随着社群的发展,大家越来越聚集生存,越来越需要资源支持的时候,巫师还会实行巫术为大家求雨、为大家求天晴、为大家求粮食能够丰收,那这个时候他就掌握了社群的权力,这那也就具有了国王的雏形。而巫师兼国王,恰恰是内米狄安娜神庙里面具有“森林之王”的头衔,那个男祭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型。

我在开头时和大家说,《金枝》这本书的主线,就是对内米神话或者说内米故事的分析。在今天这一讲中,我们讲了弗雷泽的巫术的一般原理,在这个一般原理的最后,我们开始拼上内米神话这个拼图里面的第一块。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内米的神话中,狄安娜神庙的祭司,他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头衔,就是“森林之王”?为什么神庙祭司这个宗教性的职位要被冠以“王”的头衔?用今天我们讲的巫术一般理论来理解,那就是,弗雷泽认为,巫术的施展到了最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掌握巫术的巫师就开始初步具备了王权的能力,这就进入了内米故事的第一块拼图。

在下一讲中,我就来跟大家详细地分析第一块拼图,“森林之王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既可以是巫师又可以是国王?我们下一讲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蓝色的秋季

    下牙扔上房,上牙埋入土这也是一种巫术。